作者:韩扬眉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11/18 17:05:54
选择字号:
科技创新支撑强国建设 科学精神融入民族精神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参观侧记

与两只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合影”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VR体验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团队研发的“巨型稻”标本

连日来,北京持续降温。然而,国家博物馆的温度却只增不减。

“手托”两只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驾驶”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4500米深海用机械手“抓取生物”、智能绘画机器人“赛大千”两分钟为你作出一张栩栩如生的自画像……高大上的科技成果变得触手可及,参观者们不禁感叹:“亲眼见到了只在电视上出现过的高科技,还能亲自体验一把。”

11月17日,是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正式对外开放的第一个周末。早上9点,国博刚刚开门,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早已在展馆外排起了长队,“大国气象——科技创新支撑强国梦”展区更是人潮涌动。

730平方米的“大国科技”缩影

以天空海洋般蓝色为主色调,酷炫科技感十足。实物模型、图文并茂,让人在最短时间内便认识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辉煌的科技创新成果。

展厅里,小学一年级的徐兴(化名)看完“复兴号”高铁模型后,一旁形似一口“大锅”的大实物模型吸引了他的目光,徐兴拉着爸爸向它走去,边走边兴奋地问道“那是什么呀?”

徐兴所问的就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又称“中国天眼”,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目前已发现44颗脉冲星。

“趁着单位的团建活动,我带着儿子来感受一下,现在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跟40年前不是一个级别的,尤其是我们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徐爸爸告诉记者,徐兴对科技很感兴趣,此次参观让他亲自看到甚至体验到书本中和老师课上讲的“科学”。

民以食为天,与粮食相关的科技成果更能引起参观者的关注。展厅里,高达2米的“巨型稻”标本成了又一个“吸睛”展品。

这是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带领的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的科研团队所培育出的水稻新种质材料,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首次试种亩产就突破了1000公斤。

一幅幅照片清晰可见、一件件成果观众早已耳熟能详。730平方米的展厅,63项展品,其中40余项来自中国科学院。

上天入地下海、宏观微观贯通、顶天立地结合的创新成果尽收眼底,它们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分别布局在展厅中,然而,这只是40年来中国所积淀的众多成果的一个缩影。

40年来,从基础科学的突破、高端技术的研发,到科技成果的转化,从“科学的春天”到“又一个科学的春天”,中国已经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高精尖”的科技好看又好玩

展厅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模型一侧站满了参观者,他们等待着亲自体验一把“深海勇士号”驾驶员的工作。如此难得的机会,记者当然也不能错过。

带上VR头盔,拿起手柄,按下手柄侧面的扳机,随着“深海勇士号”缓慢入海,一段深海探测之旅开始了。

1500米、3000米、4500米,下潜的范围越来越深,目之所及是鱼群环绕,还有蔚蓝而广阔的大海。抵达作业区后,记者手持摇杆采集模拟器,将海螺、珊瑚、贝壳抓起放入蓝色箱子中,50秒内便完成了采集任务。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和重大科技装备研制的旗帜性成果,“深海勇士号”为正在研制的万米载人深潜器奠定了“中国制造”的基础,也标志着我国海洋大深度技术领域全面自主研发能力时代的到来。

深不见底的大海神秘莫测,“深海勇士号”可助科学家一臂之力,体验结束,也更加理解了“大国重器”四个字的分量。

与“深海勇士号”一墙之隔的是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展区,大屏幕上的中中和华华十分“萌萌哒”,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和少女们围观。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从此,中国实现了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点击一旁显示屏上的“互动拍照”,站在指定区域,伸开双臂摆出“大”字形,中中和华华便会“坐”在你的双臂之上,“倒计时321”,与两只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的合影便在此刻定格。

“互动好玩好看,体现高精尖,这是我们策划的主题和方向”,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科普主管敖妮花是“大国气象—科技创新支撑强国梦”展区的主要组织策划者,她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科院是这一展区的总牵头负责单位,从7月份开始准备,历时3个多月完成。他们精心筛选了互动性强的科技成果,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更有参与感,也让科研成果实现科普化。

科学精神融入伟大民族精神

其实,进入展厅,记者最先被“科学精神”几个字所吸引,“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载人深潜精神、西迁精神,硕大的字体十分醒目。

科学精神下面介绍着四位“时代楷模”:“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用生命叩开地球之门的”黄大年、“天眼巨匠”南仁东、“播种未来的追梦人”钟扬。一张张标志性的工作影像传递的是无言的力量。

然而遗憾地是,这一展区却稍显冷清,少有人驻足。

科技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背后离不开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的努力和奋斗,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科学家们应被历史记住、被人们传颂。沉淀下来的科学精神更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也早已融入了伟大民族精神之中。

也许这些照片和文字不炫酷,但细细品味,能真正体味到高精尖科技背后的力量。

当记者将要离开时,嚷闹的展厅中传来一阵温润之声,转身回头,看到徐兴的父亲牵着儿子的手,一字一句地念着“‘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载人航天精神……”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