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紫光阁网 发布时间:2018/1/19 11:33:01
选择字号:
中科院电子学所所长吴一戎:扎根科研一线的院士

 

简介:吴一戎,男,汉族,1963年7月生,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党委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我是1999年入党”,作为一名有着将近20年党龄的党员,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吴一戎说:“我们这代人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2012年我当选为十八大代表,今年又成为十九大代表,我感到责任非常重大。作为来自科研一线的基层代表,参加十九大时带去了科技界的意见和建议。”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普通党员”
 
低调、务实,是外界对吴一戎的一致印象,他总是说:“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普通党员”。
 
吴一戎长期工作在科研一线,主要从事微波成像技术和大型遥感地面处理系统的研究、研制工作,发明了稀疏微波成像算法等一系列微波成像新体制、新方法;主持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遥感卫星地面系统的研制,突破了遥感卫星地面系统中数据管理、传输、处理等方面的多项关键技术,填补我国在这项技术上的空白;近十年又大力推进国家航空遥感系统的建设,系统推进了多型指标超越国际现有系统水平的航空对地观测系统的研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创新成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吴一戎也亲身体会到了科技改革的深刻变化:“我曾列席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大以来,国家制定了很多关于科技的改革措施,成效十分显著。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出台,极大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刚刚闭幕的十九大使他的信心更足了,“科技界能面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我们这一代人基本做到让我国科技水平和国际并跑,希望下一代年轻人可以不断超越,使我国科技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要鼓励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
 
吴一戎坦言,五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超出了自己预期”,他能深刻感受到国家对科技的投入、支持力度非常大。
 
“现在科研项目申请更加公平公开,科研人员能专心、专注自己的研究,科研环境不断在优化。例如,我国空间科学和大科学装置等领域发展迅速,也产生了世界一流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同时我希望国家能进一步营造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的氛围。”
 
他表示,希望能够进一步改进同行评价机制,“科学评价是原创性发展最主要、最关键的问题,国家要逐步完善专家评议制度,建立‘小同行’评价机制,‘小同行’能够更准确了解项目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科研界的浮躁现象。”
 
吴一戎说:“针对于现在的创新创业环境,需要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如果没有形成这样的环境,会挫伤很多高技术公司发展积极性。希望能进一步建立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国家的创新环境。”
 
“研究所是支撑科研发展的细胞”
 
2016年是电子所成立60周年,在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指导下,电子所以“一三五”规划为牵引,在各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吴一戎说:“研究所是支撑科研发展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强大了,整个国家的科研能力才能强大起来。在国家重大需求的牵引之下,电子所在核心的、重大的关键技术上,不断产生突破,先后建立了中关村、怀柔、苏州园区。电子所的创新发展作为缩影,充分展现出了国家发展进步的大好形势。”
 
60年来,电子所在高分辨率星载SAR领域,承担了我国系列化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研制,共成功发射10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在空间行波管领域,实现在轨运行60余套产品,做到全波段覆盖,正努力实现全面替代进口的目标;在地理空间信息领域,成为我国地面卫星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研制单位,研制的“地理空间信息承载平台”被确立为国家重要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在航空遥感系统领域,改装的新舟60大型遥感飞机实现首飞,推进了7型国际先进水平的航空对地观测载荷的研制;另外,在微波成像技术、微波电真空技术、电磁探测技术、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先进激光与探测技术、可编程芯片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对于电子所的科研发展,吴一戎希望能够积聚精力,整合资源,进一步满足国家对空天信息领域科学技术需求,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支撑国家实验室建设。
 
他尤其关心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工作:“现在,我们有团队在做微波光子学,也有做太赫兹的量子电磁学,科学上哪怕一点新的发现,也会对技术产生影响深远的变革。我希望能够面向未来科技发展,做更多基础性工作。”
 
谈到参加十九大的收获,他用“信心满满、干劲十足”来概括。他说:“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坚定信心提升我国空天领域的科技水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