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9/20 9:28:43
选择字号:
张丽萍: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张丽萍

■本报记者 倪思洁

“研究所就像家一样,在研究所搭建科研平台,就好比家里得有锅碗瓢盆儿。”在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做了8年所长,出生于吉林长春的张丽萍说话时不时会透出些东北腔,直爽而接地气。

自从做了所长,张丽萍开始一门心思做管理。那时,她凭着韧劲和智慧,逐渐确定了研究所的工作思路——“组织大项目,建设大团队,搭建大平台”,最终“产出大成果”。

这样的直率与坚韧,让张丽萍获得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012年,她当选十八大代表,带领着理化所走过了成果丰硕的五年。今年,作为十九大代表的她又一次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

全力以赴 从科学家到“科学管家”

张丽萍的性子里有科学家的知性认真,也有女性特有的智慧从容。

1997年,张丽萍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之一。她在超分子光化学领域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2005年,她参加的研究项目“超分子体系中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能量传递和化学转换”荣获了该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9年,张丽萍受院党组委托和全所职工的信任,出任理化所所长。从那时起,她成了理化所的全职“管家”。比起普通管理者,张丽萍更懂科学家,更明白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什么。渐渐的,她总结出一条清晰的工作思路:“建设大团队,就是要凝聚科学家的力量;组织大项目是建设大团队的手段,有大项目才能把科学家凝聚到一起;搭建大平台,就是要为科学家配备好科研设施。只有这样,研究所才有可能产出大成果。”

凝心聚力 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在张丽萍的带领下,理化所早已拧成一股科技创新之绳。这股创新之绳,牵引着理化所走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前列。2011年,理化所被院党组确定为首批整体择优进入“创新2020”的研究所。

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诞生,“三个重大突破”均入选院“十二五”百项优秀突破,其中两项成果被评为院“十二五”标志性重大成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50余项,以理化所技术入股的浙江花园生物公司和包头东宝生物公司成功上市。

丰硕的工作成果,外加独特的性格魅力,为张丽萍赢得了广泛认可。2012年她连任理化所所长,当选为中共十八大代表;2014年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2017年又获得了 “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并当选为中共十九大代表。

抢抓机遇 以不变应万变

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这不仅让张丽萍感受到国家科技强劲的发展势头,也让她敏锐地发现科研机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3年7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视察中科院时提出“四个率先”的要求。2015年,理化所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成为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首批建设的特色研究所。

“作为一个正走在上坡路上的研究所,理化所需要持续发展。”根据张丽萍和全体理化人一起规划的蓝图,未来,理化所将坚持特色定位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坚持“三足鼎立”不动摇,策划“大项目”,建设“大团队”,搭建“大平台”。

今年,作为十九大代表,张丽萍深感自身的责任之重:“面向未来,我将进一步增强政治觉悟,坚持党性原则,和理化所的全体成员一起,站在国家发展的层面思考未来的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总要求,以建设特色研究所为契机,努力产出‘三重大’成果,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中国科学报》 (2017-09-2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