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彬 许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7/18 9:45:01
选择字号:
俞孔坚:在大洋彼岸建一座“城市戏台”


 

俞孔坚与他设计的西雅图庆喜公园效果图。

北京大学供图

■本报记者 陈彬 见习记者 许悦

不久前的一个清晨,在美国西雅图市内的一座公园里,初升的朝阳照射着每个来此休闲的市民。孩子们欢快地嬉戏玩闹,朋友们席地而坐、团聚交谈,老人们则在悠闲地散步……整个公园显得既闲适又不失活力。

这是这座名为“庆喜公园”的城市公园正式开放的第一天。此时,在这里放松身心的人们或许并不知道,他们在公园里所享受的一切,都与远在大洋彼岸的一位教授密不可分。这位教授便是公园的方案设计者、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土人设计”)创始人俞孔坚。

一份方案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哈佛大学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的俞孔坚并没有选择在国外发展,而是于1997年回国。算起来,今年恰好是他回国的第20个年头。在这二十年间,他先后主持创办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以及创办了土人设计和土人学社。这段时间对他而言,是一个从辛苦“播种”到喜获“丰收”的20年。

此次西雅图庆喜公园的落成,更可以算是他的最新一次“丰收”。

让时间回到十年前的2007年。是时,西雅图公园购买了其周边的一块土地,想将公园扩建成为一座面积更大的新庆喜公园。在国际竞标中,“土人设计”联合美国当地的一家工程公司胜出。

“我们在国际上还是有些知名度的,所以这次公园的建设项目也邀请我们参加。然后我们就提交了申报材料,参加了竞标,后来就被选中了。”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对于此次竞标过程,俞孔坚表述得有些“轻描淡写”。

然而,事实上,要完成好这样一份竞标方案,远不像他描述的那样简单。

“中国人在国外设计公园,首先要了解美国当地文化和公众诉求。”据俞孔坚介绍,西雅图公园所在地是一个少数族裔聚集的国际区域。因此,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协调少数族裔地区各种人的诉求。“我们必须尊重并保留当地华人的个性特色。同时,当地还有美国人、日本人、越南人等,所以我们还要迎合当地其他种族居民的诉求。”

同时,作为中国设计师,俞孔坚团队希望作品体现出的中国特色并不是传统中国,而是展示现代的中国特色。“要融入现代中国元素,不是只将亭台楼阁搬过去”。

无疑,要达到这样的设计目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段历程

俞孔坚团队最终的设计方案以“城市戏台”为主题,融入了多种中国和东亚文化元素和社区的地方精神。入口为一个具有场地标志性的门框,采用当代设计语言,表征社区的亚裔文化特征。

“‘城市戏台’顺应原场地的地形,创造出一层层灵动的梯田式场地。每层流线的台地之间种植连续的乡土植被带,并运用剪纸形式的红色楼梯连接每层梯田台地,解决园区内垂直交通的问题。”俞孔坚说。

为了完成这一设计,俞孔坚和他的团队共花费了近七年的时间,并先后易稿十几次之多。为完成好项目设计,俞孔坚四次专门飞赴美国,仅听证会就参加了三次。这一连串数字背后的辛苦可想而知。

“在国外,进行一个项目是十分复杂的。”俞孔坚说,一个项目在建设期间会召开多次公众听证会。其间要与当地百姓进行交流,项目本身要得到公众同意。同时,项目经费也是很大的问题,因为在美国,很多项目的款项不是政府拨款,而是当地社区领袖募集的资金。因此,款项的使用就需要更加谨慎,要求“既物美、又价廉”。

最终,俞孔坚团队搭建的这座“城市戏台”成功地征服了当地居民。

庆喜公园刚刚开放后不久,外媒便对此进行了报道。在这些报道中,给俞孔坚留下较深印象的是它们对公园设计的评价。“它们很看重公园的国际化特色,以及同时体现出的亚裔文化特色。”俞孔坚说,它们认为这一公园真正为社区解决了问题。“作为一个国际社区,公园解决了居民安全与健康问题,增加了活动空间。总体来讲,对这次设计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一种身份

如今,庆喜公园项目已经告一段落。但俞孔坚还有很多其他设计工作要去完成。而在设计作品的同时,他还在履行着自己的另一份职责——教育。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俞孔坚身着一件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学生设计的白色T恤。T恤上印着一句“多研究些问题,少些空谈”,T恤背后还印着他自己提出的口号“再造秀美山川”。这一切都让俞孔坚看起来与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没什么两样。

“我既是北大的教授,又是设计研究院的院长,这两种身份使我能更好地做自己的工作。”俞孔坚如此评价自己的定位。

比如,北京大学的相关设计学院成立时间并不长,怎样将这些年轻学院带入国际视野中呢?这就需要在设计领域、建筑领域拿出实实在在的好作品。“所以,我们的作品获得了国际的认可,我们就成为了北大走向国际的一个窗口。”他说。

事实上,就在记者采访的同时,在楼下的一间办公室里,一个来自哈佛大学的学生团队正在此处参观学习。“土人设计的‘品牌’对促进北大相关专业与国外的交流是很有作用的。”

当然,作为一名教授,俞孔坚除了打好学院的“品牌”外,更关注的还是自己学生的培养。“我创办土人设计研究院,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习、研习平台。我们不会允许学生参与一些商业性的设计活动,但是学生可以通过我们的资助去完成一些课题。”他说。

比如作为国内最早提出“海绵城市”理论的学者之一,俞孔坚的很多设计都体现了这一理念。其中有代表性的便是他为家乡金华设计的燕尾洲公园。“在设计公园时,我们改变了传统的防洪手段,改为通过生态方法来防洪。洪水可以淹没公园,但不会造成损失。”而浸透着这样设计理念的公园,自然成为了北大相关专业学生的“活教材”。

“同学们在经过观察过后,就会打开思路,原来建筑被水淹掉也是可以的。”俞孔坚说,他的研究院就像一个实验基地,学生在这里学习、成长。

“总之,这是产学研的一次良好互动。我希望我们的研究院既是北大的一张名片,又是学生们的成长平台,我相信我们做到了。”俞孔坚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7-18 第8版 科创)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