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5/3 16:38:03
选择字号:
科技传播不能“标题党”了之

 

5月1日,《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已被批准临床使用》一文火遍网络,文中提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自主研发出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这被许多人解读为科学家团队一举攻克了癌症早发现早治疗的世界难题,“滴血测癌”也在后续的二次传播中被大肆引用。

这一“爆文”在一天之内就遭遇反转。许多专家、医生站出来指出,罗永章团队的这项研究,其实是通过采血检测治疗前后一种名为Hsp90α的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从而对肺癌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和疗效评价。当事人罗永章也回应称:“‘一滴血检测肿瘤’的说法很不准确,确切地讲,应该叫‘监测肿瘤’”。

但“滴血测癌”这种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已经引发了大量误读,一些不明真相的转载更是对这种误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事实上,这一监测手段获批进入临床,的确是重大突破,但“标题党”传播中的问题是,根本没有搞清楚这一科学研究真正的突破性是什么,更没有对成果进行不失真的解读,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夸大宣传。不难想象,这种夸大宣传无论是对当事的科学家团队,还是对普罗大众,甚至对相关专科医院和医生,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无独有偶。此前一篇题为《舌尖上毒性:鱼腥草伤肾致癌》的文章因标题引人注意而广为流传,关于鱼腥草是否有肾毒性并致癌的争论也此起彼伏。是文直指鱼腥草含有与马兜铃酸作用相似的“马兜铃内酰胺-1”,而马兜铃酸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1类致癌物,因此指出鱼腥草可能诱导肾病并致癌。直到后来专家辟谣才清楚,鱼腥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三种酰胺类成分,跟马兜铃内酰胺-1根本不是一回事。

“滴血测癌”和“鱼腥草伤肾致癌”这两个例子,生动地诠释了:试图把一个复杂的科学结论以“直接粗暴”的方式传达给公众,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容易造成公众对科学的误解,甚至有把科学事实传达成为谣言的风险。当需要专业人士再行“辟谣”时,已经无形中加大了科学传播的难度。

好的标题更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应当鼓励媒体人士对标题的凝练。但是,只顾吸引眼球、不负报道责任的“标题党”,一定要严厉制止。特别是在讲求严谨性的科技传播中更应注意,对构成违法事实的恶意标题党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