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17/4/5 16:58:24
选择字号:
中科协印发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

 

关于印发《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的通知
 
纲要办发〔2017〕3号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纲要办(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纲要办(科协):
 
现将《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确保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中国科协办公厅代章)
 
2017年3月29日
 
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关键之年。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部署,聚焦重点、补齐短板、精准发力、重在落实,奋力开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在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广泛开展科技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
 
广泛深入宣传普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创新驱动,突出主题,加大力度,筑牢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和社会基础,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更大作用。
 
(一)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弘扬科学精神,报道科技成就,学习德学双馨的科技工作者典范,传播科学知识,继续加强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积极倡导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营造支撑创新发展的有利氛围。(各成员单位)
 
2.大力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积极投入创新争先行动,强化老一辈科学家“精忠报国,敢为人先,创新奉献”的崇高精神,不断增强爱党爱国、以创新成就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自觉,引导科技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全社会前列,激荡起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强大力量。(各成员单位)
 
3.加强与主流媒体的科普传播协作,推动优质科普视频在电视台以及社区电子屏等公共服务终端的广泛传播。扶持科技宣传报道做大做强,推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开设和办好专题、专栏,把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大会办成高水平、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普节目,继续办好《加油向未来》《最强大脑》等栏目。组织开展科技宣传报道编辑记者学习培训。(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二)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深入开展科普活动
 
4.紧扣主题主线,积极培育广大公众的科技意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精心打造全国“双创”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重点活动,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热情,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各成员单位)
 
5.结合部门特色,广泛开展专题科普活动。组织好质量月、安全生产万里行、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旅游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湿地日、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日、气象科技活动周、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平安中国”防灾宣导、质检科技周、林业科技周、“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等各类专题科普活动。(各成员单位)
 
6.全面启动实施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推进社区、学校和乡村与科普中国的精准对接,在百余个省会及大中城市、千余所中学和万个乡村,实现科普服务全覆盖。深入推进“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推动科普中国e站和科技旅游基地建设,开发科普中国校园、社区、农村等内容套餐,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各成员单位)
 
(三)回应社会关切,大力营造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
 
7.贴近百姓现实需求,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环保治污等领域,起草《“十三五”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深入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开展好世界艾滋病/结核病纪念日、世界无烟日、健康中国行、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安全用药月、全民健身科技志愿服务神州行等主题科普活动。(各成员单位)
 
8.针对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大科学解读传播力度,对谣言进行及时澄清,营造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消除封建迷信、伪科学、极端思潮滋生的土壤。(各成员单位)
 
二、加强对不同群体的分类指导和精准施策,厚植公民科学素质基础
 
聚焦薄弱环节,针对重点群体,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稳步提升,着力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9.深入解读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引导广大科学教师深入学习修订颁布的小学和普通高中科学领域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理解领会新理念、新要求,修订、新编相关教材。促进教师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统领,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增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横向配合。(教育部)
 
10.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推动中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建设。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系统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教育部、中国科协)
 
11.推进科技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建设科普中国校园e站,将学校教育与校外活动有机结合,加强科学精神、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特别要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多机会,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体育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质检总局、林业局、旅游局、中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12.组织开展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成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办好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训营、“寻访大学生创业英雄”等活动。进一步规范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支持办好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
 
13.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公众科学日、红领巾科技小社团、“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和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求真科学营、青少年走进工程院、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等活动,继续实施蒲公英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科技场馆、博物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中国科协、教育部、文化部、中科院、工程院、文物局、共青团中央)
 
14.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利用云教室、科技学堂等平台,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成立“青年之声·科学技术服务联盟”。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和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搭建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新平台,提高家长特别是母亲的科学素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体育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质检总局、林业局、旅游局、中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5.深入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和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16.坚持公平普惠、重心下移,将科普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等困难群体的关爱服务力度,提升贫困人群的劳动技能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农业部、中国科协、中央组织部、国家民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全国妇联)
 
17.加强农村科普教育设施建设,依托幸福院、敬老院等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开展消防、卫生、安全等方面教育宣传。依托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关爱计划,重点为国家级贫困县和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县农村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科普社会工作服务。(民政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18.深入开展世界粮食日、健康中国行、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农村安居宣传、科普之春(冬)等各类科普活动,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19.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依托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建设科普中国乡村e站,大力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三农”科普活动。发挥科普中国服务云、“云上智农”、中国环保科普资源网、中国兴农网、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农村科技网络书屋等作用,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中国科协、农业部、中央组织部、国家民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全国妇联)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20.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健康意识、安全意识,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安全生产、信息技术、职业病防治等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整体素质提升,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振兴实体经济注入更多动力。落实《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深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项目,开展技能就业培训工程暨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等专项活动,开展中国技能大赛、“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青创先锋”评选等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全生产科技周等大型宣教活动,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及农民工的安全生产素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21.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岗位培训等重点项目,建设一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继续组织实施新疆、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围绕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以及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开展大规模培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2.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春潮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家政培训、创业创新巾帼行动等活动,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23.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大国工匠”“最美青工”、智慧蓝领、巾帼建功等活动,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安全监管总局、中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24.认真贯彻落实《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关部署要求,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有关规定。重点加强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教育培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25.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的学习。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26.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等院校教学计划,采用优质教材和高水平师资,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科学素质和管理水平。在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强化新科技内容的编写和使用,推广《新科技知识干部读本》等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知必读科普读本。(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27.将推动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工作的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公务员考录中强化科学素质的测评,积极探索分级分类考录模式。构建符合实际和发展需要的领导干部科学能力素质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不同领导职位的核心能力素质和通用测评要素。(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8.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等各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活动。继续在党校、行政学院等开设“科学思维与决策”系列课程。做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积极开展院士专家咨询服务活动。选树一批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先进典型。(中科院、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程院)
 
(五)强化薄弱环节科学素质工作
 
29.实施科普助力精准扶贫,广泛动员各级科技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科技服务,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中国科协、国家民委、农业部)
 
30.大力开展巾帼脱贫行动、巾帼科技特派员、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组织开展“智爱妈妈”行动,编发《妇女科学素质读本》,努力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全国妇联、农业部、中国科协)
 
31.实施科普援藏援疆工作,加大科普资源倾斜力度,加强双语科普创作与传播。开展“科技列车西藏行”等活动,研究制定《边境民族地区双语科普试点工作评估标准》,继续开展“边境民族地区双语科普试点”和“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工作。(国家民委、中国科协)
 
三、强化科普供给侧改革创新,提升科普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认真分析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把信息化作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促进科普资源的开放共享,不断扩大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一)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32.继续打造科普中国品牌,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分享的科普生态圈。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整合“科普三农”、中国环保科普资源网、气象科普资源平台、中国地震信息网、“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微博等科普资源,实现科普的信息汇聚、数据分析挖掘、应用服务、即时获取、精准推送、决策支持。建立完善科普内容科学性把关、科普传播舆情实时监测机制。(各成员单位)
 
33.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以及科技成果普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重大选题,支持科普创作人才培养和科普文艺创作。大力开展科幻、动漫、视频、游戏等科普创作,推动制定科幻创作的扶持政策,加强科普创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各成员单位)
 
34.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科普中国等优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送达目标人群。鼓励科研机构运用科普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广泛开展科学传播,强化科普头条新闻推送。(各成员单位)
 
(二)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35.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科技教育等专业或相关课程,培养更多科技教育师资。通过“国培计划”培训科学教育相关学科“种子”教师,不断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推动各地加大对科学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教育部)
 
36.不断更新丰富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内容,开设专业课程与科技前沿讲座等。将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将新发展理念以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防灾减灾、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科学测量等相关科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科技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技教育的教材建设。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丰富科学教育类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各成员单位)
 
37.大力推广科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研究建立符合我国青少年特点、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体系。(教育部)
 
38.建设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中小学科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等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教育部、国土资源部、质检总局、中科院、工程院、文物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
 
39.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科学教师培训、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有条件的中学科学教师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推动实施“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进一步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中国科协、教育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中科院、工程院、共青团中央)
 
(三)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
 
40.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安全、健康、环保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开展健康促进、食品安全、防灾减灾、气象、燃气用电安全、电梯安全以及社区居民安全技能、老年人急救技能培训等各类应急安全教育培训。面向城镇新居民开展适应城市生活的科普活动,帮助新居民融入城市生产生活。(各成员单位)
 
41.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将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城乡社区治理总体部署和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同步推进实施。(民政部)
 
42.推动基层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在新建及现有的基层服务中心中拓展科普功能。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标准研究,依托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建设科普中国社区e站,结合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养老与社区服务信息惠民专项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科普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人员建设。充分发挥科普基础设施作用,面向基层群众开展科普活动。(中国科协、民政部、中央组织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
 
43.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面向社区提供多样化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动员驻区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文化部、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民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体育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科院、地震局、气象局、共青团中央)
 
44.依托社区机构和科普志愿者组织,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岗、巾帼文明岗以及在社区有影响和号召力人士的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助力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民政部、中国科协、中央组织部、文化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
 
(四)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45.制订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地基本建设计划。制定完善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规范标准和运行机制,研究制定科普基础设施的评估体系,开展监测评估工作。(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
 
46.继续推进科技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建设完善科技馆标准体系及协同机制,加速研发虚拟现实科技馆,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科普展览展品设计和展示水平,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通过科技馆看到科学发展前沿和世界美好未来。促进实体科技馆与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数字科技馆的协同增效,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财政部、中科院)
 
47.依托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的开放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加快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加强科技场馆及基地等与少年宫、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方志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联动,利用线上科普信息加强现有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各成员单位)
 
48.大力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健康教育、防灾减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农业、林业、气象等行业类、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制定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制度,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和文化场所等增加科技教育内容,引导海洋馆、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园、旅游景区、地震台站、地震遗址遗迹等公共设施增强科普功能。(各成员单位)
 
49.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实验室)、科技社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充分发挥天文台、野外台站、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高端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车间)或展览馆等,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各成员单位)
 
(五)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50.开展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展相关政策研究,完善科普产业发展政策,将科普产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范围。(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文化部)
 
51.成立全国科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科普相关标准。建立科普产品研发中心,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探索科技创新和科普产业结合的有效机制。(中国科协、质检总局)
 
52.繁荣科普创作,挖掘优秀科普作品和创作团队,以《十万个为什么》为示范推动融媒体科普创作,丰富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作品和产品供给。加快科技创新热词的编辑工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广泛阐释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前沿热点。(各成员单位)
 
53.搭建科普创客空间,支持创客参与科普产品的创新、创造、创业。鼓励建立科普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鼓励科普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建设发展。(各成员单位)
 
(六)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54.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强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的政策研究,推动制定科普学科发展、科普专业或科普必修课程设置、科普人才评价标准、技术职务等相关政策。(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
 
55.探索扩大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开展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研究。研究制定科普人员继续教育方案,针对科普组织管理、科技教育、科技传播、科普活动组织、科普经营管理等行业从业者,及时更新补充科普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教育部、中国科协)
 
56.搭建科学传播服务平台,发展壮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在中小学、科普场馆、青少年宫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继续推动“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工作,加强双语科普人才的培养。发展壮大社区科普队伍,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各成员单位)
 
57.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鼓励高校师生、中学生、传媒从业者参与科普志愿服务。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动员组织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等担任科普宣传员,通过移动端推送优质科普信息。(各成员单位)
 
四、完善协同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激发全社会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动力
 
大力加强联合协作,进一步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基础保障,更好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
 
(一)深入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工作机制
 
58.围绕实现“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目标值,加大对各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督导力度,确保各地目标值圆满实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59.建立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研究制定在符合条件的国家科技计划中增加科普任务的措施与办法,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实时普及。开展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的科普成效评价工作试点,积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成为科学精神的弘扬者、科技知识的传播者和科学方法的倡导者。(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自然科学基金会)
 
60.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创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评估方法,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二)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61.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和国家总体规划以及相关工作的衔接,推动将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加强工作指导。引导和支持各地切实发挥政府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各成员单位)
 
62.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农村科普先进集体和带头人,以及科普先进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各成员单位)
 
(三)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基础条件建设
 
63.推动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配套政策法规和地方科普条例的研究制定工作。(中国科协)
 
64.建立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科普公共服务新模式。加强科普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成员单位)
 
65.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长期战略研究深入开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国际影响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