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熠婕 曾薇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12/11 10:31:44
选择字号:
厦门大学:比诺奖更重要的是传承知识

 

“在新技术出现前,为了找到感兴趣的基因,得需要通过小鼠的表现型差异,不断杂交、筛选出实验所需的突变品系。”

继“现代免疫学展望”课程发现两只突变株小鼠,厦门大学博伊特勒书院系列课程“正向遗传学的新发展”也成功开课,继续开启寻找目的基因的历程。

每隔一段时间,就职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宿主防御遗传学中心,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布鲁斯·博伊特勒都会辗转飞行20余小时,到厦门大学给本科生上这门课。

为何厦大独得“厚爱”?顶级的诺奖得主又为何甘愿为本科生授课?

走进该校博伊特勒书院,你才能发现,不只有布鲁斯,这里还集合了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研最高奖莱布尼茨奖获得者雅格·福格尔,英国牛津大学约翰·奥斯汀教授等10余位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顶级科学家,正着力打造生命科学领域杰出人才培养的优秀平台。

生源面试,从“心”出发

“博伊特勒书院”,顾名思义是厦大生命科学学院以布鲁斯名字命名成立的书院,也是厦大、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建设“细胞信号网络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这也成了布鲁斯的新事业。

“建立书院传承知识或许比获得诺奖更重要。”布鲁斯认为,一百年后,当今绝大多数诺奖得主可能都会被后人遗忘,但博伊特勒书院将会一直传授免疫学及遗传学知识。

而至于作为顶尖科研“大牛”为何会开班教本科生?对此,布鲁斯很是认同其博士生韩家淮的一个观点:“中心”创建的重点是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归根到底要从源头抓起——即本科生培养。

因此,该书院采取双轨制并行运作,启动普适计划和拔尖计划。布鲁斯则重点关注拔尖计划人才班,选拔优秀本科学生进行培养,即面向中心三所成员高校及与中心就该书院有合作关系的海内外高校遴选20—25名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大三或大四学生。因而,选拔的生源,必须先由布鲁斯面试才行。

“他就像一个‘好奇宝宝’,面试不全涉及专业知识,譬如会问你是什么时候产生科学兴趣的。”浙大竺可桢学院大三学生金石开介绍,如果你随口回答“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他还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什么诱因导致”?

在布鲁斯看来,本科阶段,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完全可以弥补其专业知识缺陷,“因此,初选确定的面试人选,都必须接受我的全英文视频面试,根据面试表现才能最终入选”。

“首期拔尖计划只遴选了18人。”布鲁斯解释,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是最要命的。

但今年,书院拔尖人才班开展教学第二年,报名人数相较去年则增长了20%,生源范围也扩展到海峡对岸的台湾长庚大学,入选学生整体表现也更为优秀。

“为对学生负责,布鲁斯教授还会专程面试我们的其他课程教师。”拔尖班学生范婧雯讲述,有一次,布鲁斯听说一位哈佛大学教授在台湾长庚大学教英文写作课很棒,便立刻飞过去“面试”他。

课堂旁听,临“阵”指导

在书院里,学生很容易感受到课堂的与众不同。

“甚至每节课上课前的最后一秒,教师或许还在上网刷新演示文稿软件数据。”金石开就曾粗略统计,每门课大概有30%—40%数据内容是引自各地最新的文献。

“课堂上,一个人有问题,大家都会围上来帮着想解决办法。”拔尖班中来自中科大的学生黄佳灿很是感恩在书院的日子,“这里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光。”

生物学科是目前最具潜力且辐射广泛的学科,培养学科兴趣需要长时间的基础夯实与易吸收的科学指导。

因此,布鲁斯亲自策划并实施博伊特勒书院高级课程——“高级遗传学”“免疫学”“细胞信号传导”以及“英文写作与报告”,其中“英文写作与报告”即是针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薄弱点而设的。

“而‘高级遗传学’和‘免疫学’则是我的‘地盘’。”布鲁斯信心满满,在这个领域里,将保证学生能学习到世界最先进、最值得学习的思想。

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布鲁斯提倡学生可随时“打断”他的讲课,与其提问互动,“就是要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勉励学生用开放的心态,积极探索自然奥秘”。

若说诺奖得主亲自授课仍然不足为奇,但与学生一同听课就会格外有趣。

布鲁斯经常会拿着笔和纸,成为学生旁边的一名“旁听生”。除了要了解所邀名师课堂讲授内容是否合适,他还要了解书院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任课教师协商讨论课堂内容,进行不同程度修改。

“以亲身经历为每一位生物人照亮前行的路。”每年春季,布鲁斯都要为学生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开放式讲座。从“我的大学生活”到“实时基因发现”,布鲁斯用自己与生物之间的故事助力学生兴趣激发,零距离接触更让学生获益匪浅。

陪饭名师,坐享其“成”

若是轻松的课堂与讲座还存在“讲台与课桌”间的距离,那就一起吃吃饭、聊聊天。

陪饭,已经是该书院的一个常规动作——每天中午和晚上,学生可按照排班轮流陪教师吃饭,每次陪饭人数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话题不限。

“有一次,布鲁斯教授来厦大,拔尖班学生利用中午时间,在学校餐厅来了场阵容强大的聚餐,总共18个学生、4位教师。”范婧雯回想那顿聚餐,“大概持续了2个小时。”

餐桌上的话题果真天马行空,或继续课堂的讨论,或以当今最先进的发现为题,但不限于学术。“我们还讨论美国总统大选,也讨论了处女果蝇等。”范婧雯就趁机问了科学界的性别问题——在这个拔尖班18名学生中,有10名女生。

“科学没有性别之分,完全看你自己。所以,你要对自己未来平衡家庭和科学事业充满信心。”这或许也是布鲁斯要求“陪吃饭”的目的之一,“诺贝尔奖不应该只是高高在上的荣誉,更应该成为培育未来人才的动力。”

在布鲁斯的带动下,所有来书院讲座或授课的“大牛”也都会欣然接受学生邀请,在餐桌上与大家亲切交谈。使学生在与优秀教师共进午餐的过程中,对世事认知更加全面,提高修养,也使各位教师能了解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及学术兴趣所在。

据了解,首届拔尖班中的11名学生,在结课后就受邀赴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得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世界著名高校进行科研训练,其中超过70%的邀请就是来自书院的教师。

在布鲁斯的不懈努力和引导下,该书院持续发挥桥梁作用。目前,厦大又分别与美国得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及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与《学生互换协议》,为学生开辟一条国际化科研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很多人认为,博伊特勒书院的价值在于“头顶诺奖光环”。然而,真正的“光环”却是诺奖得主带来的一场踏踏实实的教学创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