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一尘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11 14:13:17
选择字号:
19世纪颜料创造光之画

 

特纳的《战舰无畏号》(1839年)图片来源:Bridgeman Images

英国19世纪的风景画家J. M. W. 特纳被誉为“光之画家”,因为他善于运用多层次的颜色与纹理表达那些洒满阳光的场景。在特纳之前,油画家很难将这样充满层次感的色彩表达在画布上,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当时使用的颜料。

早期的油画颜料是油、颜料色素与树脂的混合物,需要数周才能充分干燥,而在这之前,画家无法在其上分层涂画额外的颜料。

但特纳等画家在颜料中增加了被称为“gumtion” 或“调色油”的涂料基质。这是一种乙酸铅、亚麻籽油、松节油与干乳香树树脂的混合物。这种奶油色、果冻状的调合物,能够让油画颜料在几天之内就变干,这样有利于画家在其上分层涂抹其他的颜料。

现在,研究人员已经理解了这种混合物的作用原理:其中的铅能使氧气达到一种非常活跃的形态从而与油发生化学反应,加速颜料干燥。同时,它还能促进一种弹性有机—无机凝胶的形成,当人们画下一层颜料时,这种胶体可以固定颜料的位置。

近日,研究人员将相关论文刊登在《应用化学杂志》上。由于特纳等画家在当时已经掌握了这个有利“武器”,于是能不断叠加颜料的层次,使作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动。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