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静姝 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时间:2017/1/9 13:56:51
选择字号:
大学考试季“枪手”替考忙 情节严重可开除学籍

 

 
在QQ群、二手交易平台、贴吧、高校论坛,或是私密的朋友圈里,经常能看见提供大学生替考服务的相关信息。网页截图
 
临近寒假,北京各高校都已进入考试季,个别学生打起了歪主意,那就是替考。北京晨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数、微积分、计算机等科目替考比较抢手,每科替考价格从几十元至上千元不等,吸引了不少高年级或者已读研的大学生,替考居然成了他们兼职赚外快的一个“新阵地”。
 
个人替考
 
微积分计算机成重灾区
 
日前,北京各大高校陆续进入考试季,为了寒假中能痛快玩耍,舒心过年,平常学习散漫的学生也都开始临阵磨枪。但仍有一些学生觉得,“临时抱佛脚”已来不及,而且还费工夫,便打起了找替考的歪主意。
 
在网上,大学生小媞发出“求救”:“需要一名代考计算机的大神,就是普通学校的计算机期末考试,有偿”;北京理工大学一女生也在网上以150元的价格“求友”,要求这位“朋友”是女性:“1月11日帮忙考一下线性代数,能得60分以上就行”。除此,在贴吧、高校论坛,或是私密的朋友圈里,也经常能看见类似信息。记者在北京工商大学校友兼职群里看到 “求助”信息:“求高数学霸帮考试,有偿”。记者注意到,大学生“求助”的科目一般集中在高数、微积分、线性代数、计算机这样一些难度大的必修课程。
 
记者联系到北京某高校的大二学生小牛,他给记者“支招”,“考试人多,都是阶梯教室考,老师不认识你,也没时间仔细检查学生证。”因此,小牛上学期就通过这个方法让一位师兄替他考了微积分,“把他学生证上面的照片弄下来,贴到我这学生证上,反正都有钢印,看不出做过手脚。”
 
小牛还提醒记者,“专业课你还是别这么干了,老师都认识,被抓了得不偿失。”此外,他觉得找替考这事儿“特划算”,“实在什么也不会可千万别自己上,挂科了还得补考,而且挂科影响今后各类评比。这样你花几十块钱就解决了,多放心,还能过个好年。”
 
中介牵线
 
号称“操作8年信誉百分百”
 
替考听起来容易,难道上阵就不怕被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通过替别人考试挣钱的人,不仅是一些高年级的过来人,甚至有专职替考的研究生,而为了能更广泛接单,学校里还有介绍人给这两类人群牵线。
 
在一个代考QQ群里,时不时有人发布一些需求,发布者只报上科目、价格以及替考者性别,至于学校位置和其他一些考试要求则需私聊。记者通过QQ联系到一名女生,对方称她在帮舍友找人参加英语考试,“要求不高,能过就行”。对于记者担心被抓的问题,她表示开考前会给记者指导一下,“我们一个专业4个班一起考,人多。我和其他几个同学坐在你周围,没事儿的。”其坦言,“去年我替别人考过,今年懒得做了,但资源在手里,所以可以帮需要的人介绍。”
 
除了校园里顺手赚钱的大学生们,记者联系到某个专业替考机构。听说记者想找人替考微积分,对方给出一个详细替考流程,并喊出了每科800元的价格。
 
“我们是正规替考机构,操作8年多了,信誉是100%的。费用考前交一半,考完了再交剩余的。”此外,除了期末考试,对方还表示自己能代理各类型考试,“英语四六级需要的话,也可以来找我们”。
 
但当记者提出害怕证件被发现时,对方胸有成竹,“你可以放心,‘枪手’都是固定合作关系,经过专业培训的,有一定代考经验。”对方还透露,“枪手”会根据考生证件照片设计发型化妆,或做高仿的合成证件。
 
场外助攻
 
团伙考场外远程帮作弊
 
除了去考场替考,记者采访时还发现,有些人通过手机做起了更庞大的业务。通过北京某高校论坛,记者认识了正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李杰(化名),他自称是一名考试“助攻”,“高数、线代、微积分、C语言、工程力学等,都可以助攻”。
 
记者从聊天中得知,所谓“助攻”就是通过手机帮考场内的考生考试。李杰说,这么做危险系数比找替考小得多,“只要你自己用手机时不被老师发现就没问题。”而之所以许多科目都可“助攻”,李杰称自己有团队,“价格根据科目难度来定,一般就是一百多块钱。”
 
记者发现,从去年12月底到目前,其QQ空间晒出不少与客户传递试题及答案的截屏来显示自己业务“很火”。对一些同校同年级考同一科目的客户,他干脆建一个微信群来帮他们集体作弊。
 
■惩处机制
 
不给学位证并非“吓唬人”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中明确,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不论是自己考试作弊还是帮助他人考试作弊,或是组织作弊、代他人考试、让他人代替自己考试,都被视作违法行为,最高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尽管校内期末考试并不在上述法律规定范围内,但对学生作弊,甚至替考行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手册第54条有明确规定,在学校内学生如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严重作弊行为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除此,各高校也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自己校内的惩处细则。据媒体公开报道,北京林业大学2009届毕业生李某因考试作弊而未被授予学士学位,个人经申诉和起诉均未获支持。
 
不过,针对学生日益兴起的代考,各高校也是各显神通。为防止学生作弊和替考,一些高校甚至出了奇招。前几天,云南师范大学一位老师想出一招,期末考试期间让同学们用手机来换试卷,以防大家偷偷查答案或与外界沟通。而在安徽财经大学,该校商学院几年前就推出一项新的考试政策,考试前只通知各班级考试时间和地点,不通知具体科目,此举被学生称为“通考不通科”。校方称,这样做是为防止有学生提前准备好小抄带入考场。
 
在北京某高校行政管理学教师方老师看来,作弊是历来学生中都会出现的问题,只不过现在通讯设备和网络发达带来一些新花样。“学校当然应该想办法让学生无机可乘,也应该加大惩处力度,这种时候不需要‘护犊子’。但是这些作弊学生以及那些替考者和帮别人作弊的‘过来人’非常可恨,他们应该为自己的道德和诚信缺失反思,该现象也比考试作弊本身更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警觉。”
 
■记者手记
 
习惯了投机取巧 走上社会很危险
 
考试作弊并不是新鲜事儿,轻者问问邻座、偷瞄两眼后排同学,重者提前做好小抄暗藏袖筒。多年前笔者在上大学时,替考偶尔也有闻,但多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忙”,没想到几年之后,这事儿竟成了一门“生意”,而且“生意兴隆”。
 
去年,厦门工学院有6名学生在期末考中因涉嫌考试作弊遭到学校开除,此事也曾引发社会大讨论。有人认为学校下手太重,可能就此断送这些孩子的前途,应该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笔者倒觉得,这种盲目态度比作弊本身更可恨,助长了学生投机取巧和凡事抱有侥幸的思维定式。
 
考试作弊是诚信失效在校园里的体现之一,一旦放任此类不良风气发展,势必会逐渐丧失起码的规范意识和社会良知,将来走上社会,甚至可能变本加厉,目无法纪。
 
今天有胆考试作弊,明天就可能在食品安全、建房修路上偷工减料,在商业投资、市场交易中损人利己,最终受害的是更多人。所以,应对学校严惩考试作弊者和替考者的行为点赞,也希望这一现象引起更多高校的注意。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张静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