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韩洪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6/23 12:41:01
选择字号:
高校驻村书记:美丽乡村“筑梦人”

 

■本报记者 廖洋 通讯员 韩洪烁

“这一段路真难走啊!”“第一书记”集体培训结束后,山东科技大学驻村“第一书记”郭加书、张禄军、云兵兵第一次到村里调研。在从镇驻地到村里的路上,他们不由得感慨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也让他们感觉到肩上的压力。

5月底,记者到帮扶村采访,看到眼前的村庄已是生机勃勃,路灯从村外延伸到村内,水泥硬化路贯通家家户户,新建成的村委会大院让村干部有了办公场所,很多村民的新房子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抓党建 促脱贫

郭加书有一个手写的花名册,党员姓名、年龄等信息一目了然。郭加书发现,洼里赵村638人中有14名党员,村里原有办公场所4间,且属危房已不能使用,缺乏党员活动场所和必要设施,党组织活动难以开展。他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建设了办公场所、文化健身广场和乡村大舞台等,完善活动设施。

“村庄变得干净了,通了道路,修了广场。没有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的帮扶,就没有这么好的生活,我们打心眼里满意。”洼里赵村的李化英老人说,“过年都想着我们这些老人,也有苹果也有油,也搞方田也清淤,干得很好啊。”

张禄军所在的后杨村则集思广益,通过“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强化党建工作,开展“我是共产党员”挂牌、“七一”重温誓词、党员评议、三务公开等,明确党员责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张禄军还记得,2015年2月12日,他驻村后开的第一次党员大会,党员很松散,找理由不参会。如今,但凡召开党员大会,在家的党员悉数到场。他们告诉记者:“第一书记要选好、用好、培养好党员干部,发挥好村干部在扶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真正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上项目 促发展

按照驻村帮扶要求,第一书记的重要任务是推动“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而精准扶贫,首先要摸清实情,这第一步就费了第一书记不少心力。

“全村建档立卡贫苦户94户204人,2015年度实现脱贫80户183人,当年因病新增贫困户3户6人,目前尚有贫困户17户27人……”在郭加书的笔记本里,对贫困户情况了如指掌,对扶贫脱贫做了系统规划。

郭加书说,依托农业种植、工艺品加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大有可为,通过这一系列产业扶贫项目的“组合拳”,2016年底将实现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

在后杨村的一间车间中,二十多个中老年妇女正在紧张有序地做针线活,看似不起眼的地毯,却因纯手工编织,出口远销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地。贫困户牛爱玲说:“现在,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上下班了,月工资2000元。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功劳要记给驻村的张书记。”

在南王村,云兵兵通过整合村内土地40余亩,集中种植了无花果树苗4163棵,套种了黑大豆8亩、黑花生12亩、黄豆13亩,成立了南王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和“采摘+收购”的销售模式,逐步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

借助山东科技大学的科研优势,在扶持水落坡镇民俗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上,第一书记也铆足了劲。他们把学校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运营技术,包括管理方面、物流方面人才和技术引进来,做水落坡镇民俗文化产业园“e达通”电子商务平台服务项目。

接地气 惠民生

“要致富,先修路!”2015年6月,第一书记带领村民修好了村里连通外界的柏油路。记者站在新修的柏油路上遇见了洼里赵村村民赵成彬。“以前路两边都是野草,赶上雨天路滑,一不小心就摔跟头。现在路修好了,太方便了。”

在驻村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第一书记已为村里争取到各项扶贫资金累计达1600余万元,这让村里下一步的发展有了“底气”。

经过一年实践,三个村逐渐改变了落后的状况。实现村村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通信息等“五通”工程和有旱涝保收田、有致富项目、有办公房、有卫生室服务、有卫生保洁制度、有学前教育、有文化活动室、有健身场所、有良好生态环境、有就业保障措施等“十有”工程。

履职一年来,“第一书记”走遍了村子每个角落,为贫困村寻找到了可行的脱贫门路,和村民们一起确立了共同的致富目标。他们说:“达成这些愿望,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要靠恒心磨出来,靠努力和汗水来浇灌。”

《中国科学报》 (2016-06-23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