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省萧山中学 发布时间:2016/6/13 15:10:40
选择字号:
浙江省萧山中学院士校友汪忠镐重回母校

 

回母校,是校友心底最温暖的词语。6月11日下午,中科院院士、萧中53届校友汪忠镐教授重回母校。校长孙戎、校党委副书记楼天立接待了汪院士一行。
 
汪院士有着满腔的爱乡热情,他还是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名誉院长。此次返乡,汪院士特地重回母校,来看看母校的变化。在会议室,汪院士饶有兴趣地讲述起自己当年就读的情境,仿若一下就将他拉回到那个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青春时代。之后在孙戎校长的陪同下,汪院士游览了萧中校园,孙校长随行介绍了目前学校的发展情况。汪院士还为学校留下了“以母校为荣”的墨宝。
 
据悉,早在2008年,我校就通过其妹(也是萧中校友)与汪院士取得了联系。当时汪院士就十分重视,亲自将其个人资料,包括各项学术研究成果、各类奖状证书、论文专攻、客座教授等的照片和文字材料等从北京邮寄给学校。学校如获至宝,珍藏在校史室。时值萧中七十周年校庆,汪院士由于在外开会不能前来参加,特意发来了热情洋溢贺信,祝愿母校桃李芬芳、拥抱辉煌!多年来学校一直与汪院士保持联系,希望汪老回母校看看,此次终于一偿夙愿。
 
汪忠镐院士简介:
 
汪忠镐,男,出生于1937年,浙江萧山人。1953年7月毕业于萧山中学。196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是我国血管外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学组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技奖和青年奖评委,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和印度血管外科学会名誉会员,亚洲血管外科学会主席。国际脉管杂志副主编,国际血管联盟副主席和顾问,国际布加综合征学会创始主席。
 
汪忠镐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开展了动脉造型研究,所研制的国产腔内血管填补了当时国内在该领域中的空白。1971年,自制了球囊导管治疗动脉栓塞病变,使救肢率(Limb salvage rate)从36%提高到90%。在20世纪70年代,他开始研究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在国内首先提出该病的分类和治疗原则,使该病的围手术死亡率从75%~90%降至9%。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施行了升动脉与颈内动脉搭桥术,获良好疗效。
 
汪忠镐教授是教育部委派的新中国首批赴美学者之一,于1979年在美国Duke和北卡罗来那大学任访问学者,1981年回国。
 
汪教授曾在哈佛、耶鲁Johns Hopkins、Duke和Stanford等国外50余所大学作报告,发表论文300余篇,编书9部,参与编书5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专利10项。他于1996年、1998年、2002年和2004年分别获国家脉管学院、国际血管联盟、国际布加综合征学会和印度总统颁发的研究成就奖、功勋奖、终身成就奖。
 
1996年,他获国际脉管学院首次颁发的每年一度一人的研究成就奖,被美国传记学院列入世界名人之一,授予20世纪成就奖。1997年,美国传记学院再次授予他世界终身科技成就奖。1998年,第18次国际血管联盟大会上,他当选为国际血管联盟副主席,并被授予国际血管联盟功勋奖。
 
汪忠镐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为布加综合征创建了多种术式并建立了全方位诊治体系,为推动我国血管外科事业发展和走向世界做出杰出贡献。2005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近年来,汪院士又跨学科研究胃食管反流病,成立了二炮总医院(现火箭军总医院)国内第一家胃食管返流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