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昕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16/3/15 9:38:52
选择字号:
上海交大校史研究人员讲述老照片背后故事

 

“120岁交大老照片”刷了屏,照片背后的故事刷了心
 
这几天,一篇《120岁交大,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火了起来。在交大建校120周年之际,一群学生探寻老照片里的校园历史,找出交大先贤曾经的合影,他们与照片中的人摆出相同的姿势、表情……现实与过去交汇在这片时光中。
 
这些”时光照”有这样的:
 
 
又比如这样:
 
 
但很多人还不知道的是,此番曝光的老照片背后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3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交大”)的校园里已有庆祝120周年校庆的气氛。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也走进交大徐汇老校区全新改造的校史博物馆,听校史研究人员欧七斤博士讲述这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此图为交大前身南洋公学创始人盛宣怀(前排右四)与来校官员、中外教习的合影。拍摄具体时间不详,大约摄于1900年至1905年。其中前排右三为南洋公学监院、美国人福开森。
 
欧七斤告诉澎湃新闻,这张照片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张晚清洋务大员盛宣怀在南洋公学的照片。
 
1896年,由盛宣怀筹备的南洋公学在上海诞生。最初,南洋公学选址在上海老城厢高昌庙附近。盛宣怀买下那里的40亩地准备建成校舍。可是,聘任到职的监院福开森却认为高昌庙不太适合建造校舍。所以到1897年4月师范生入学时,学校还没有真正的校舍,暂时租借徐家汇一家丝厂的空余房屋开学。
 
等到1898年6月,南洋公学最终选定今日的徐家汇校区为永久校址。他们以每亩官银120元的价格买下面积97亩的地皮,开河垫地,兴建校舍。而校内最早的两幢建筑——中院和上院,也就是中学部、大学部的校舍。“中院校舍如今犹存,”欧七斤说,“见证了交通大学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沧桑”。
 
 
上图是1909年交大足球队。球员衣服上的“NY”,就是“南洋”的缩写。
 
1901年南洋公学就组织起足球队,而当时圣约翰大学足球队是沪上踢得最好的校园球队。每年两方足球队都要交战,各赛三场。每次比赛还有《申报》预热,以至于江浙一带的人都会专坐火车来沪看球。
 
那时人们反抗列强的情绪很浓,圣约翰大学又有浓厚的美国背景,所以还有说法是“如果(南洋)输球,不仅丢了学校的脸,还丢了国家的脸”。在1907年,南洋公学足球队就已能和圣约翰大学足球队踢成平局,到1908年更是连进六球获得胜利,此后均能屡屡获胜。球员之一陆品琳还被人称为“上海足球大王”,并入选全国足球“一百零八将”。
 
 
上图是1937年交通大学全体女生合影。背景是女生宿舍楼。
 
交大自192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女学生,这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新鲜事。而那时能读交大的女学生,往往也是家庭条件相当不错的大家闺秀。
 
大家会把女生宿舍称作“东宫”,平时是禁止男生进出的。可越是禁止,男生越是好奇。尤其学校每每举行清洁运动都是女生拔得头筹,更让这宿舍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到了1930年校庆时,神秘的女生宿舍终于第一次向男同学开放。据说那时候的男同学纷纷排队参观!女生宿舍甚至出现了“几无插足地”的局面。
 
 
上图是交大三十七届毕业典礼的宴席,摄于1937年的礼堂。从师生们的着装及餐具摆设看,这场宴席相当讲究。欧七斤表示,这些资料其实源于每届学子自己制作的毕业纪念刊,从照片、文字到排版都由学生自己完成。除了毕业宴、纪念刊,当时的交大学子还有“毕业旅行”这样的毕业传统。
 
 
上图是交大毕业生在毕业旅行中的合影,摄于1934年。其中后排右二为钱学森。
 
原来,“毕业旅行”并不只是今天毕业生的时髦。最有意思的是,交大的主辖单位铁道部会为这群“交通大学”的学生提供专门的车厢,校方也会给学生“旅游津贴”。出发时,校长、院长及老师们还要到车站送行。这样的“毕旅”打开方式,也真是少见呐。
 
 
上图中的黑白老照片是当年交大学子在宿舍楼“执信西斋”前的合影。于1930年落成的执信西斋仍是今天交大学子的宿舍。这座建筑面积达4300平方米的马蹄形宿舍楼曾是“沪上最好宿舍”。
 
20世纪30年代,交大供给学生住宿的地方有新中院、中院、西宿舍、执信西斋、女宿舍等5处。除女宿舍外,从后往前一处比一处好。中院建于1899年,是交大最早建成的校舍,被称作“古堡式老屋”。它被保留下来,如今也是交大校园内现存最早的建筑物。
 
而当时的新中院虽然多了个“新”字,实际条件还不如中院:白天房间光线不足,晚上电灯也暗弱不堪,到了夏天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西宿舍的条件则比中院好些,并且是3人一间。
 
以1929年来交大报到的钱学森为例。他大一住中院,大二住西宿舍,大三终于搬到了心心念念的执信西斋,住在163号房间。执信西斋号称当年“沪上最好宿舍”:有152间寝室,另有交谊室、阅报室、理发室、卫生间、贮藏室等22间;屋里有铁床、书架、桌椅、茶几,连衣柜都嵌着镜子;盥洗间里冷热水都有;厕所内有西式马桶并备有手纸;宿舍前的空地铺设草坪......最关键的是,即便是本科生也有“两人一间”的待遇。
 
这条件就是放在今天,也足够让很多高校学子羡慕嫉妒恨啊。
 
 
这张老照片是当年交大“北京师大附中同学会”的成员合影,摄于1930年。左起站立者第三人为钱学森。
 
那时的交大也有所谓“老乡会”、“同学会”,比如交大无锡同学会、南开中学同学会。
 
而钱学森在校时,以代表南方的“江苏扬州中学派”和代表北方的“北京师大附中派”最受瞩目。双方都是出类拔萃的尖子生,在学习上就爱相互“较劲”:这次“北京师大附中派”领先,下次“江苏扬州中学派”一定要得胜。
 
一开始,钱学森不喜欢交大的“分数战”,但作为“北京师大附中派”的一员,他也不能落后。几十年后他曾回忆说:“当时交通大学的求知空气并不很浓,但却十分重视考分,学习终了,平均成绩计算到小数点以后两位数字。我对此很不习惯,但也不甘落后,每门功课必考90分以上......”
 
 
上图是1930年代交大学生铜管乐队的合照,其中前排左一是钱学森。
 
说来钱学森在交大是“学霸”,可也不是书呆子。这里又有故事可说了。
 
原来,钱学森总想逃掉学校每星期一上午的“总理纪念周”活动(也就是为纪念孙中山而在每周一上午举行的纪念仪式)。正好同级好友动员他加入学校铜管乐队,说在“纪念周”开始时,乐队伴奏唱完“党歌”就可以退席,就用不着听校长讲话了。于是,钱学森就报名参加乐队,学吹中音喇叭,成为了铜管乐队的一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