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笛薇 来源:澎湃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1/19 12:51:13
选择字号:
华侨大学一院长被举报“多次遭国际期刊撤稿”

 

香港大学部分研究人员被曝涉嫌学术造假后,又出现余波。

曾在香港大学工作、现任华侨大学生物医学院院长许瑞安被同院讲师王明席实名举报。该举报人近日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许瑞安不仅是此前香港大学因涉嫌学术造假而被撤稿的论文署名作者之一,也是2015年被两家国际出版商Elsevier和BioMed Central分别撤稿的通讯作者。

对于被Elsevier撤稿一事,许瑞安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是个笑话。”他说,文章发表之前,自己没有看过原稿,也从没有签过字,对于论文被署名毫不知情。论文第一作者已经承认了这个情况,已向学校做了说明。

专家表示,通讯作者对于论文被署名而不知情的状况可能存在,目前不少学术不端的情况就是学生把名气更大的老师名字挂在论文上到处去发,因为这样被录用的可能就大。

1月11日,华侨大学则向澎湃新闻表示,该校学术道德委员会正在调查许瑞安署名论文被撤稿一事,一旦有处理结果,将向社会公布。

举报人:许瑞安教授频涉论文被撤事件

2015年10月,因论文涉嫌捏造同行评审过程,著名学术出版商Elsevier(爱思唯尔)撤销了其旗下5本期刊中的9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已经发表过的2篇。

Elsevier声称,经出版伦理委员会调查发现,这9篇论文的同行评审过程或存人为操纵,论文作者捏造评议人邮件,捏造评审意见并提交给期刊助论文发表。

这9篇论文均来自中国,其中一篇的通讯作者是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分子药物研究院院长许瑞安教授。

澎湃新闻记者看到,对于该论文的撤稿,网站注明的解释为“论文的编辑和出版商已经决定撤回这篇文章,因为该文的发表是基于至少一位编造的同行评审人的正面建议报告。这种同行评审过程明显违背了同行评审基本原则、我们的出版政策,以及出版道德的标准”(论文撤稿链接见文末)。

虽然Elsevier尚未公布细节证据,但举报人王明席认为,国际知名出版社和期刊经过详细调查,有怀疑理由之后才会做出撤稿决定,造假事实清楚。此事为华侨大学在学术界的名声带来了恶劣影响,许瑞安应受到相应处理,但目前许瑞安仍担任该校生物医学院的院长,并没有受此事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许瑞安还涉及其他论文被撤事件。2015年10月27日,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刊发了一篇名为《触目惊心:中国院士、国家一等奖得主遭撤稿,涉嫌造假窝案?》的报道称,2015年3月13日,“知识分子”主编、清华大学教授鲁白接到学术界举报香港大学医学院部分研究人员学术造假的邮件。

“我们学术界的浮躁是非常严重的,就连一些名牌大学也存在着严重的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检举人在信中写道,“学术造假随处可见,可其危害性并未被充分地认识。我以为主要原因是对学术造假的揭露还很不够,尤其对高水平的学术造假披露得更少。”

此次被质疑存在造假行为的香港大学医学院部的21篇文章均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上,且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均不低。经统计,检举人指称涉嫌造假的21篇论文共涉及近180人次,署名作者近50人,迄今尚无法知道谁才是涉嫌造假人。

被披露的“被指涉嫌学术造假的论文目录”显示,第9、10、11三篇论文作者栏中,也都出现了许瑞安的名字,刊登在《癌症学》和《临床癌症研究》两本学术期刊上,不过所属单位是其十年前的工作单位香港大学。

2016年1月13日,前述举报人还检索到出版社BioMed Central于2015年刊登的一篇撤稿声明,其论文的通讯作者也是许瑞安,撤稿原因同样是质疑该文的同行评审程序(论文撤稿链接见文末)。

2015年3月,《华盛顿邮报》报道,BioMed Central撤刊了43篇文章,撤稿链接中,43篇中有41篇来自中国作者,给出的主要的问题是发现有第三方有组织地提供虚假服务,甚至直接伪造全文。

BioMed Central的期刊上的所有研究文章都采用“公开同行评审”,即要求评审人员在评论上签名。对于这些杂志,每一篇发表的文章上都有发表前的记录(包括提交的版本、评审人员的报告和作者的答复)的链接。

华侨大学:一旦有结果会向社会公布

举报许瑞安的华侨大学生物医学院讲师王明席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生于1969年,山东临沂人,从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毕业后,2002年由许瑞安推荐到香港大学读博士。2011年5月,当时还和自己私交不错的许瑞安介绍自己到华侨大学任职,两人成为同事。

到了2014年,他开始公开质疑院长许瑞安:绩效工资分配存有猫腻,利用造假的专利骗取科研项目,打压自己及同事的科研工作,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人数远超规定等问题。

在他看来,学术造假浪费了国家科研经费,败坏了高校严谨的学术科研风气。此次实名举报内容为自己经历的、所看到的,愿意公开质疑、作证并承担法律责任。可是,除了撤稿一事,其他质疑未有办法获得确切凭据,呼唤司法介入。

2015年12月,他不仅将举报材料发送给校领导、部分学术道德委员会委员以及院长、处长,还将材料递交到中纪委信访室、国家信访局以及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至今尚未有回音。

2016年1月11日,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关一凡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对于媒体做报道的许瑞安署名论文被撤稿一事,学校已经启动调查,如果存在学术不端的情况,学校绝对不会放任不管。

当天,该校宣传部赵小波也告诉澎湃新闻,撤稿消息传出后,学校非常重视,目前,针对此事,学校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已经开了几次会,正处于调查处理阶段,对于学术不端校方会坚决查处,一旦有结果,也会向社会公布。而对于许瑞安10年前在香港大学工作时的3篇被举报涉嫌学术造假的论文,学校并不清楚。

1月12日,澎湃新闻致电许瑞安。针对2015年10月被撤稿一事,他表示,自己事后也给该出版商连发两封电邮,没有得到回复。“这是个笑话。”许瑞安说,文章发表之前,自己没有看过原稿,也从没有签过字,对于论文被署名毫不知情。他告诉澎湃新闻,论文的第一作者已经承认了这个情况,已向学校做了说明。

接着,电话一旁一位自称许瑞安同事的男子接过电话称,自己可以证明许瑞安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该论文添加了署名。他透露,论文的第一作者是许瑞安的一个学生,已经毕业有四年了,自作主张去投了稿,“这肯定是杂志社审查不严格。”

据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官网,许瑞安于1983 年录取国家教育部出国公派留学,在加拿大完成博士后,在国外多家著名国际大学、科研机构从事科研教学工作。2005年,他作为国家科技部科技发展战略专家、归国学者,回到故乡闽南华侨大学任教,并受命组建华侨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所。

专家:中国学术造假成本低于发达国家

同行评审(Peer review)是许多国家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重要一环,出版方通过让同领域专家阅读论文,从而判断是否录取投送的稿件,以保证学术论文的质量。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出版科学》杂志主编方卿曾在《中国学术期刊同行评审的实践与研究》一文中指出,从1665年法国的《学者杂志》(Le Jour nal Savants)算起,学术期刊的同行评审已有3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同行评审已成为国际学术期刊稿件评审与质量控制的一种基本制度规范。

1月18日,方卿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各学科的署名代表分量不尽相同。类似生物学等学科,通常通讯作者比第一作者更为重要,是最关键的作者,负第一责任。而人文社科领域,往往更看重第一作者。“比起论文内容造假,现在同行评审中造假的现象更普遍。但从性质上来讲,两种造假的是一样的。”方卿说。

据方卿介绍,通讯作者对于论文被署名而不知情的状况可能存在,而且可能性不小。国外的一些期刊社和出版社的审查把关制度并非都像人们想象中那样严格,论文署名中只要有一人与出版商联系,就有机会获得认可。因此,目前不少学术不端的情况就是学生把名气更大的老师名字挂在论文上到处去发,被录用的可能就大。相反,在国内,少数期刊社或出版社则要求论文的每一个作者都给出亲笔签名。

“对于这样的制度漏洞,出版商如果录用了伪造同行评审的文章,自己也要负一定的责任。而如果是真的被冒用了署名,个人也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权。”方卿说,“这类调查虽有难度,但即使从维护本人权益的角度,也值得花精力去查清楚。”

方卿说,与国外出版商一样,在国内,遇到类似怀疑学术造假的情况,刊物通常无非取消当事人的发稿权,比如3年到5年,不再接受其投稿。若遇到恶劣的学术造假,出版商和期刊可以通报作者所在单位,通过学校和研究机构进一步做辞退、扣罚等处理,但是目前国内类似的案例很少。“学术是否造假、剽窃、抄袭,不仅认定过程漫长,而且很多边界难以界定,很难说的清楚,最明确的就需要法院来判决。”方卿说。

据媒体报道,2010年,国家科技部曾组织对科研造假行为进行调查,根据《自然》杂志,在调查涉及的中国6家顶级研究机构的6000多名科研人员中,大约1/3承认有过剽窃、造假行为。

在204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案调查的学术不端案件中,受处罚的共有318人次,其中,100人次终止撤销项目,69人次受到书面批评,58人次受到内部通报批评,19人次受到国家自然基金委“最严重的处罚”——通报批评,也就是网上公布。鲜有被纪律处分,更不用说到司法层面。

在国际学术界,一旦一篇论文被证实有造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所有的作者都必须共同承担责任。哪怕是名牌大学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将断然引咎辞职。

“在一些发达国家,违规成本比我们高得多,学校一旦彻查核实,老师可能就直接被解雇,所以学术不端的现象相对来说频率没有那么高。”方卿认为,学者的自律和他律同样重要。(原标题:华侨大学一院长被同事举报“多次遭国际期刊撤稿”,校方介入)

附:有许瑞安署名的两篇被撤论文网址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0740114002514

http://cancerci.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35-015-0199-8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