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天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2/21 10:05:13
选择字号:
积分落户,科技人员更难还是更易


 陈玲

 

石嫣

■本报记者 韩天琪

12月10日,《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炉并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积分落户申请条件,并公布具体的指标及分值体系。

作为特大城市中最后一个落实积分落户政策的北京市来说,此次积分落户管理办法会对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人员落户北京产生哪些影响?

鼓励创新创业倾向明显

根据意见稿,满足申请资格的申请人,通过“积分落户的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取得相应分值,总积分达到规定分值的人员可在本市申请办理常住户口。据有关部门介绍,这些量化的指标由基础指标和导向指标构成。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玲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分值设定中,鼓励人口向城六区外流动,鼓励人员从本市欲疏解的行业中退出,鼓励创新创业的倾向明显。

陈玲认为,积分落户政策中导向指标的设置对鼓励创新创业将有一定的正向推动作用。不过即便如此,由于创新创业方面的加分并不是很高,所以该政策还是更倾向于引导和鼓励。

“我认为这项政策主要还是旨在发挥引导性和鼓励性的作用,鼓励大家在择业时向创新创业方向走。在对落实后的实际落户难易现状的改变上可能还要观察。”陈玲的理由是,在将来的政策落实过程中,由于其认定环节较多,并不是说只要从事创新创业就可以加分,而是要到认定的高新园区或创新创业企业就职才符合认定标准。而很大一部分创新创业人员不一定在高新区和国家认定的机构,这种情况是不能得到加分的。

“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行政成本,行政认定的门槛高、认证环节过多、受惠范围有限也是这项政策在具体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人身上时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陈玲说。

从事农业创业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石嫣则对此项政策表现出期待,认为其肯定会对鼓励创新创业有正向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在我的创业实践中,确实有不少有志于创业的青年最后因为户口原因而选择放弃。积分落户政策中如果有对创新创业的加分的话,对这一部分人群会是不小的激励。”石嫣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导向政策的挑选机制

陈玲提示道,“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人员的落户问题是更难还是更易”是一个相对的问题。

“由于北京总体上来说是一个特大型城市,控制人口规模是北京发展的总趋势。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并不能认为有了这项政策之后,落户北京就变得更简单,甚至有可能会更难。”虽然如此,但陈玲也承认,对广大创新创业人员来说,至少有一个规则被树立起来。落户北京变得有“盼头”了。

“个人可以根据这个规则自主去作决定,比如在哪个行业、哪个地区就业,在哪买房子可以获得更多的积分。至少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按照既定的规则和程序去努力。”陈玲说道。

导向型政策的意义正在于此,并不是让单个人申请落户的途径更简便,而是蕴含了挑选机制在里面。

对于高新企业和创业企业来说,石嫣认为政策在平衡其设定方面需要发挥作用。“根据以往的经验,越是符合政府相关资质要求的企业,越能享受相关政策。而对小型创新创业人员来讲不一定更有利,容易造成马太效应,让资源在其集中处更加集中。”石嫣强调。

吸引人才与控制人口如何平衡

有网民提出,连缴社保7年、持居住证、不超45岁、符合计划生育、无犯罪记录这五大条件便是落户北京的基本门槛。加减分项不提,从基本条件来看,北京的积分落户制度门槛高于上海,成为“史上最严、门槛最高”的积分落户政策。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陈玲在解释这一现象时表示,不同于其他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北京市的人口形势要严峻得多。而该项政策的意义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给公众以选择的权利;二是设置了弹性的制度,让希望通过积分落户政策落户北京的人在积分过程中不断得到政策回报,增强北京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三是北京已有很多不同的人才引进通道,比如说应届生、留学归国人员等等。按照陈玲的理解,积分落户政策是对已有渠道的补充。“原有的渠道都是针对特定的人群,而积分落户政策是给所有想落户北京的人一个可选择的途径。但我们不可能期望这个口子开得很大,能够一下降低落户门槛,这是不现实的。”陈玲说。

也有不少人担心,由于此次意见稿中,积分落户政策执行“浮动积分分数线”,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是否会产生不公开、不透明的情况?陈玲表示,由于北京的积分落户政策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政府对每年的申请人数、分数线的划定等等尚未有实际经验,所以使用了浮动的方式来划定分数线。

“但我认为理想情况下,分数线的划定越固定越好,在试行两三年之后能相对确定下来,上下浮动比例不要太大。由于落户关涉到每个人的人生大事,还是有具体的预期才好。希望北京市政府能够通过前两年的摸索,尽量把分数线固定下来,这样也有利于取信于民,树立政府的公信力。如果自由裁量权太大,公众难免会对分数线划定的公平、公开、公正产生疑问,哪怕是要调整,政府也应该给出合理透明的解释。”陈玲最后说。

《中国科学报》 (2015-12-21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