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银成 刘泉 杨丹谱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5-4 13:45:36
选择字号:
北空导弹某团“博士夫妻”:青春之花边防绽放

 

 
孙宏伟、刘艳慧在查看无线收发车电路图。刘 川摄
 
初春,塞外高原疾风骤起,一场实兵模拟演练正在紧张进行。突然,导弹兵器发生故障。只见一对男女军官娴熟地检测兵器各个模块,仅3分钟就将故障排除。排除故障的就是北空导弹某团的一对夫妻,名叫孙宏伟、刘艳慧。
 
放飞梦想:把基层当起点
 
7年前的7月,面临博士毕业的孙宏伟、刘艳慧就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当同学们把眼睛盯着科研院所、大单位机关时,孙宏伟却对刘艳慧说:“当兵不摸兵器不带兵,你说有啥意思?咱们去作战部队吧,把自己磨练成真正的军人。”就这样,他们一竿子扎到这个边防新装备部队。
 
刚到部队,刘艳慧分到了团技术保障分队,孙宏伟去了导弹营任天线收发车技师。基层的基础设施相对陈旧,可他俩感觉一切都很新鲜:部队的编制体制是怎么构成,几十台装备是如何铰链成一个武器系统,地空导弹是怎么进行防空作战的……
 
然而,新奇劲儿还没过,夫妻俩就遭遇了很多始料未及的烦恼。且不说“黄沙满天飞,风吹石头跑”的艰苦环境,最令人沮丧的是,工作说不上话、插不上手、帮不上忙,维护兵器还不如战士顶事。处处显得格格不入,被官兵们“博士、博士”地尊敬叫着,俩人如芒在背。
 
有一天,刘艳慧自嘲地说,是不是他们都不叫我们“博士”了,我们就和他们一样了。是呀,老顶着博士的光环,怎么能放得下身段?从此他们便虚心向官兵请教,如饥似渴地学兵器、学操作。两人相距不足20公里,却过起了牛郎织女般的生活,连偶尔的电话问候也成了技术交流。
 
慢慢地,他们的工作越来越出色,战友们对他们的称呼也由“孙博士”变成了“孙技师”,之后变成了“老孙”。而“刘博士”也变成了“小刘”或“刘姐”。
 
携手逐梦:实现“裂变式”成长
 
“博士就是不一样,成长像裂变似的。”营长金肖飞认为,正是这种痴迷劲儿,让夫妻俩很快就如打通“任督二脉”,将深厚的理论知识与一线兵器实践对接起来。孙宏伟1年时间就被评为军区空军作战部队技术骨干,2年即成为空军作战部队技术骨干,荣膺全军作战部队优秀技术人才奖,如今是全师该专业的“首席专家”,屡屡被空军机关点将以专家身份参加评审。
 
那年10月,新装备第一次遂行实弹打靶任务。临射击前突发故障,专家轮番上阵,故障均未排除。“让我试试。”面对此景,孙宏伟主动请缨,很快判明是兵器高频箱出现问题,并且手到病除,实现实弹打靶“满堂红”。专家们赞叹:“有孙博士在,我们可以下岗了。”
 
调整一个参数、维修一个部件、搞出一个小革新,看似微不足道,夫妻俩却从中找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部队急需的,能直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植根基层这片沃土,他们追逐的梦想越来越清晰,步伐越来越坚定。
 
用爱筑梦:工作上的“黄金搭档”
 
去年盛夏,该团整建制赴西北戈壁执行重大军事任务,兵器装备在陌生的环境里频发“疑难杂症”。孙宏伟带着技师们每天“猫”在兵器车里,先后排除疑难故障10余起。看着自己维护的兵器打出了6发6中的“满堂红”,他第一时间在电话里和妻子分享内心的喜悦。
 
相同的行业、相同的经历、相同的追求,让夫妻俩成为工作上密不可分的“黄金搭档”。
 
有一次,一块电路板发生故障,团里没备件,孙宏伟便试着问妻子能否维修。虽然未见过此类故障,但刘艳慧仔细检修后马上“手到病除”,并直接把电路板送到了阵地上,为孙宏伟救了急。
 
这些年,他俩把导弹营当科研所,把兵器车当实验室,一起攻克的新装备技术难题有十几项,有的还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每项都直接转化为部队战斗力。 (原标题《“博士夫妻”:青春之花边防绽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