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4-10 12:03:10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报:大学校友会会得如何

 
校友会的工作理念是以服务换支持:当校友不断感受到母校的关心支持,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有能力时再回馈母校,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
 

图片来源:www.quanjing.com
 
■本报记者 韩琨
 
日前,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政要校友榜》颇为引人注目。该榜单统计了国内各高校在政界的校友数量,据此对大学培养政界人才的水平作了排名。有评论称,这份政要校友排行榜体现的官本位思想并不可取。“科学家、教师、工程师乃至普通的上班族,才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
 
从一所大学里走出的校友中,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他们可能不是学校关注的焦点,被掩盖在“明星校友”的光环下。但是,他们却是大学校友会工作应当联络和服务的主要对象。
 
但我国大学普遍历史较短,校友工作也就相应地起步较晚。直至上世纪90年代,国家推出社团管理办法的法规后,民政部批准北大、清华等高等院校的校友会注册登记,高校校友工作才逐渐走向规范。
 
这些年来,校友会工作做得如何?校友会会聚广大校友、服务校友的职能履行得怎么样?
 
没什么存在感?
 
“叮”的一声,手机屏幕亮起来,提示有一封未读邮件。
 
岳婷婷点开邮件,这是一些空缺职位的信息,发信人是香港某高校校友事务处。
 
“虽然这些职位信息对我来说没什么实际用处,但仍然让我感到很温馨。”岳婷婷笑道。
 
目前岳婷婷的身份是河北某国企的员工,入职已经一年多,早已不在香港。但是就读过的大学依然会通过电子邮件向她发送各类资讯。邮件里的空缺职位,绝大多数都在香港,对她来说没有用处。但她认为,这表明学校的校友工作做得很不错。
 
“除了对于职场的人来说最有用的职位招聘信息外,还有各种关于学校的资讯,让人觉得虽然毕业了,但学校的存在感还是很强烈。”岳婷婷告诉记者,她连最近由于微软停止对Window XP系统的支持、大学办公系统要进行升级换代的事情都知道。
 
岳婷婷在北京某高校度过了四年的本科时光,在香港读了硕士后回内地就业。拥有两个母校的她认为,就离校后的感受而言,香港高校的校友服务优于内地高校。
 
当然,也有人不这么认为,比如上海某外企公司职员小姜。小姜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她告诉记者,人大的上海校友会组织了不少活动,包括聚餐、舞会、打羽毛球等,比每年例行两次的康奈尔上海校友聚餐要丰富得多。“不过,我在北京工作的本科同学反而觉得学校校友会没什么存在感。”小姜补充道。
 
谈到对校友会的期望,小姜表示:“大家都是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了,从功利角度说,当然希望校友会能够为自己提供有用的人脉,获取需要的信息;以平常心论,也希望校友会多组织活动,能够多交几个朋友。”
 
小姜的看法可以说代表了校友们的普遍心声。那么,我国这些起步较晚的大学校友会,有没有切实地做好联系和服务校友的工作呢?
 
交流、服务有新招
 
“5月17日邀您来唱K”——这是苏州大学校友会新浪微博主页的置顶信息。苏州大学5月17日举办首届校友返校日活动,同时将在苏大本部钟楼前草坪举行小型演唱会,邀请校友回校演唱拿手曲目。
 
苏州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张洁向记者介绍,举办校友返校日活动是苏大校友会最近加强与校友的联系、组织校友活动方面的新探索。苏州大学建校于1900年,在悠久的办学历程中为社会输送了3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学校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为30多万名校友更好服务。
 
就校友会的常规内容来说,网站更新、刊物出版等传统方式是国内各高校校友会都一直在做的事务,但张洁认为:“这些传统渠道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沟通是单向的。校友会无法即时获知校友的反馈。”
 
因此,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苏大校友会近年来通过重建部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开发建设校友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利用新媒体打造校友即时沟通服务平台,致力于推进校友会与校友间的双向交流,通过宣传母校建设发展成就,公开学校合作共建资源等来加强与校友、社会的合作和服务。
 
“比如微博、校友录以及企业QQ等,都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帮助。”张洁表示。
 
不久前,苏大校友会的微博转发了一位校友贴出的母校二十四节气组图,图中既有苏大标志性建筑,又有校友优美的文字。不少校友看到后纷纷转发,并表达了对母校和大学时光的怀念。在张洁看来,借助于微博这一平台,这次传播完成了校友和母校的情感互动。
 
苏大遍布海内外的各地方校友会组织也和学校校友会一同积极探索新的联络和服务形式。苏大上海校友会通过建微信群方式广泛联络校友;广东校友会通过定期举办校友活动加强校友间的交流。学校校友会也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整合校友资源,促进校友发展和母校发展。
 
“我们在网上挂出一些校友开办的律师事务所信息,为那些需要法律咨询的校友提供帮助;每年举办校园首场校友、校董企业专场招聘会,为准校友就业提供支持;积极整合校友、社会资源,发起“绿色行动”特色捐赠项目,支持内蒙古校友治沙事业的发展等等。”张洁介绍道。
 
还有提升空间
 
就岳婷婷的感受而言,内地高校的校友会工作肯定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她的本科学校就从没有给她推荐过来自校友网络的工作信息。
 
一次与一位校友的聊天让张洁感触很深。这位校友曾经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一所大学交流过一段时间。2008年汶川地震时,这位校友收到了曾去交流的这所大学发来的电子邮件。“虽然只是一封表示慰问的邮件,但是他当时很意外,也很感动。”
 
张洁告诉记者,这位校友并不是多么出名的政要或者富豪,也不是某一领域内的领军人物,只是一名普通学者,在那所大学也只是短期访问,而不是攻读学位。“可美国大学校友会可以做到这一步,确实令校友感到温暖。”
 
“近年来,苏大校友会也在不断创新和探索,希望能够尽可能地直接联络到广大校友,提升校友的存在感。”张洁说,不过这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简单事。
 
首先,校友资料信息的厘清和获取是校友会开展更普遍意义上校友工作的基础。但要把校友信息资料做成完备的数据库,并不简单。以苏州大学为例,学校共计有三十多万名校友的基本资料要一一核查并录入,而电话、邮箱、通讯地址等动态信息需要及时地更新。
 
至于为校友提供“校友待遇”,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校校友会工作人员认为,限于技术和资源两方面的考虑,学校只能为校友提供有限度的优待。毕竟目前国内高校的教育资源比较紧张,大学生在自习室、图书馆占座的情况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形下,向校友开放图书馆有一定难度。“毕竟,学校要优先保障在校生的学习和生活。”
 
关于国内高校校友会工作与国外高校的差距,北京大学教师程化琴研究认为,除了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学校财政体制不同外,还在于大学内部对校友会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同。
 
程化琴表示,美国大学从领导层到普通师生都很重视校友工作,校长将校友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之一来对待,把校友作为学校发展工作的最重要资源。大学的校长们常常用大量时间直接指导并参与校友活动。
 
“作为整个学校支持的成果,美国大学校友会已表现出了对学校、对校友各方面的极大回馈。”她补充道。
 
回馈是水到渠成的事
 
2013年末发布的《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显示,清华大学校友捐赠13.23亿元,创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最高纪录,跃居中国第一;北京大学12.93亿,屈居第二;中国人民大学7.07亿,位列第三。这些数字表明,虽然与国外大学尚有很大差距,但校友捐赠日益成为我国高校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校友毕业多年后依然心系母校,愿意回馈母校,当然是值得鼓励的好事。联系校友,希望校友支持母校发展,是各高校开展校友工作的重要目的。那么,是什么使得校友自发地回馈母校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秘书长刘志峰认为,除了校友对母校单纯的感情因素外,更重要的在于大学如何对待自己的学生。
 
刘志峰笑称,新创基金会是中国科大“宇宙校友会”,是“科大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校友活动提供商”。据介绍,新创基金会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校友自发筹建、独立于校方的高校校友基金。成立至今,新创不仅向科大学子提供各类奖学金,还充分调动校友资源,与中国科大校方进行各种合作。
 
新创之所以能凝聚起这么多的校友资源一同为母校做事,刘志峰认为,这是中国科大一直以来尊重学生、善待学生的传统孕育出的果实。
 
“在郭沫若担任校长时,有同学想从科大转学到戏剧学院,这在当时是不敢想象的事,结果郭沫若答应并促成了此事。在学生转系事宜的探索方面,科大也走在国内各高校的前列。”说起这些,刘志峰显得很自豪。在生活层面,学校首先在学生宿舍装暖气、装空调等细节,也体现了科大一直以来对学生的善待。
 
除了回馈母校的心意,校友捐赠母校时往往考虑是否能够专款专用。在采访中,校友会以及校友基金会的负责人均向记者表示,他们都很重视信息公开,捐赠明细和使用情况都会定期公布。比如新创基金会,捐赠校友在其官方网站上可以直接看到捐赠名单和财务报表。
 
与刘志峰的观点类似,无论是校友会工作人员,还是普通校友,大家普遍认为,校友回馈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虽然岳婷婷现在还只是一名普通白领,但她认为,如果机制成熟,虽然个人能力有限,但日后也愿意为母校做点什么。“如果母校一直记挂着我们,我们自然也会增加对母校的认同感。”岳婷婷说。
 
《中国科学报》 (2014-04-10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