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朱泰来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4/11/4 23:59:20
选择字号:
中外专家沪上热议科研评估体系
专家指出:评估过于重“量”致科研轻“质”

 

本报讯(记者黄辛 通讯员朱泰来)“科学研究极大推动了社会发展进步,但如何评估科学研究成果仍是各国科学界和决策机构所面临的一项挑战。”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14科研评估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凯先坦言,如何推动全社会形成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任重道远,需要各方继续努力。

由上海市科协、中科院上海分院携手麦克米伦科学与教育集团举办的“科研评估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上海市科协2014年学术年会的重头戏。中外100多位科学家、大学校长、决策机构和研发机构负责人,围绕“科研评估与国家创新竞争力”这一主题,探讨了全球和中国的科研评估体系、方法、经验和挑战。

在谈及如何进行科研评估时,《自然》杂志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博士说:“各国在科研基础设施、财富以及经济、环境和发展目标等方面都有各自的情况,因此并无通用的解决方案。”但他同时指出,如果单纯依靠论文引用量来评估科研影响力,这一方法不具有可持续性。

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研究、创新与技能处主任David Sweeney 介绍了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这一用于评估英国高校科研质量的体系,并探讨了该体系可能对中国带来的启示。

REF评估体系将帮助包括HEFCE在内的英国四家高等教育拨款机构每年向英国高校拨付大约19亿英镑的科研经费。REF体系从科研质量、学术之外的影响力和科研环境三方面评估英国大学的科研质量。其中,科研的学术质量仍是最重要的评估指标,在评分中所占权重为65%,但每位研究人员最多只能提供过去六年所发表的最具代表性的四篇论文;学术之外的影响力所占权重为20%,主要由研究人员提供案例分析,说明其研究对社会、经济、文化、健康、环境、生活质量等所作出的贡献;科研环境则包括科研战略、设施、人员配备等,所占权重为15%。

“我们的出发点是一份最佳的科研评估提案中应该包括一系列优秀的科学研究,而且要以此研究为基础而令社会获益。”Sweeney 表示。

中科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李晓轩则以中科院的科研评估为例,回顾了中国科研评估实践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他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科技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就在科技管理中引入了面向机构、项目和人才的科研评估体系。科研评估已成为中国科技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尽管一些机构已尝试同行评议制度,但量化指标依然广泛应用于中国的科研评估。量化评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科研产出,中国论文发表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但是,过于量化的评估方法也显现了一些弊端,如科技人员忙于资源上的竞争而忽视了科研质量等。2012年,中科院率先采用了一种基于成果的评价体系,旨在实现从数量导向到质量导向的转变,引导研究所和科研人员专注于科研质量和实际贡献。“目前,中国的科研评估依然面临过于看重数量指标的问题,但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机构正在改变评估方式,更加注重质量,并逐渐向国际标准看齐。”李晓轩说。

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建荣也表示,探讨科研评估与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内在关系,积极发挥科学共同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在科研评估体系中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是中国科研评估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