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林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7-23 9:12:51
选择字号:
魏复盛院士:中国有能力有信心解决污染问题

魏复盛
 
■本报记者 张林
 
日前,中国、美国、以色列学者合作,关于空气污染使“中国北方5亿居民平均寿命减5年”的研究引发公众关注与讨论。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中国,该如何处理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公众又应该如何看待此类环境健康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朝科学发展的方向努力,中国完全能够解决环境污染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魏复盛介绍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1949年我国人均寿命为35岁,到2010年则为73岁。北京、上海、广州的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达到80岁。这一明显变化主要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即在膳食营养、居住、医疗卫生等方面均得到极大改善。我国居民的身体素质不断向发达国家靠近。
 
在贫穷国家,因营养不良、传染病等造成的死亡率一直很高,婴幼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约占总死亡人口的1/3。而在我国,婴幼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不断降低,但慢性病死亡率超过82%,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也就是说,虽然我国的污染情况仍在不断加重,但总体而言,经济发展对于个人发展所带来的正效应仍是主要的。”魏复盛说。
 
魏复盛认为,今年我国北方发生大规模、长时间的雾霾天气确实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但它与国外历史上著名的污染事件相比仍然较轻。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中国的污染问题比同阶段西方主要国家的污染要轻。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既有先进的企业,也有相当落后的企业,国家没办法一下子把所有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都淘汰,这需要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我们每年都会公布一批淘汰的落后工艺、企业名单,同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补偿、后续就业安置等工作。”魏复盛强调,中国的环境问题最终可以归结到发展阶段的问题。也就是说,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意味着进入一个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特定时期,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危及国家安全。
 
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汲取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现在,从政府到公众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中国政府更是把环境健康的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重点解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空气污染问题,再次表明政府对于治理大气污染的信心和决心。
 
魏复盛说,目前,虽然政府在权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时,仍然倾向于以经济发展为主导,而且这种惯性还会延续一段时期,但这是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污染问题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
 
在上世纪50年代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中,煤烟污染造成死亡人口额外增加。而经过不断治理,现在的伦敦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已经摆脱了“雾都”的不良形象。魏复盛强调,伦敦的改变给中国一个重要启示:资本主义国家在当时阶段的污染比我国严重得多,造成的额外死亡率也比中国高,但他们最终能够比较好地解决污染问题,中国同样有能力、有自信做到。
 
《中国科学报》 (2013-07-23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