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淑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26 10:05:26
选择字号:
梁淑红:高校也要杜绝唯“GDP”论英雄
 
■梁淑红
 
考核是工作的指挥棒,因为它具有功利性,影响着利益的获取。考核起什么样的作用,关键在于考核附带的利益与什么样的指标挂钩。对地区生产总值和增长率的排名被叫停,就是对“GDP”至上的紧急刹车。这种唯“GDP”论英雄的考核不仅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也让高校深受其害。在利益驱动下,一向以探求真理、教书育人为己任的高校变成浮躁、急于求成的名利场,学术活动沦为占有资源、获取名利的工具,知识分子在利益漩涡中迷失自我,丧失应有的坚守与执著。
 
在笔者看来,以“GDP”论英雄给高校带来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研究成果数量化,原创成果稀缺。学术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项重大成果的产出,少则几年,长则十几年甚至倾尽毕生心血。但是,在我国高校的考核体系里,对论文、项目的数量和产出速度的过度引导,使得高校教师为伊消得人憔悴,速成论文、灌水文章、抄袭门、一稿多投等学术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做学问变成了做菜,本来只有一种原料,通过换点作料,换个做法,就成了不同花样的菜品。试问,一个人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炮制论文数量上,哪能潜心研究,何来学术创新?
 
其次,项目平台荣誉化,忽视后期建设。国家层面设立各类平台、奖项、重大工程和人才支持计划,其目的是扶持部分学科和学校快速成长,进一步推进国家的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但是在很多学校眼里,它变成了荣誉和地位的象征,只要得到这个荣誉,就算是功成名就。这就造成重视前期申报,对后期建设虎头蛇尾、听之任之的现象。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也是如此,在引进上下足功夫,但是人才进来后怎么发挥作用、怎么适应环境、如何跟踪成果产出等都是薄弱环节,从而导致外来人才水土不服、成果不突出、另择他校等问题。
 
第三,知识价值文本化,脱离实践应用。获取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知识的价值只有在实践应用中才能体现。但在当前的考核体系里,知识的价值体现为各种文本。诚然,论文是衡量科学研究的重要指标,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指标,在有的学科领域,论文甚至不具有绝对主导的价值。尤其是在临床医学、工程建筑、农学等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建树并不是靠论文多少而是靠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的。袁隆平院士一生没发过几篇文章,却解决了5亿人的吃饭问题,他对社会的贡献与几篇科研论文怎能同日而语?
 
第四,学术活动媚俗化,偏离探求真理。如今,高校的媚俗化、知识的功利化已经愈演愈烈,做学问的浮躁心理比比皆是。面对纵向课题和基础研究的长期性、成果难以直接转化等问题,高校教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拉项目拉赞助上,对真正的原创研究却无人问津。学生评教的初衷是检验教师授课的水平,但由于教师的业绩受制于学生的评价,为了迎合学生兴趣,教师不仅降低知识的学术性,甚至在考试时不得不“网开一面”,提高考试通过率,以赢得“高人气”。试问,搞科研、做学问如果耐不住寂寞,整日为铜臭之事牵绊,如何才能接近学术的真谛。
 
最后,师生关系异化,学生沦为雇员。教育学的内化论认为,人是具有内在潜能的个体,教育的责任就是把人的潜能挖掘出来。人具有内在潜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理论前提。但是,现在的人才培养尤其是注重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却变了味儿。2008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博士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但国家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准并没有与此显示出正相关。虽然国家的创新能力并不能与博士生数量画等号,但是现在的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确值得我们反思。在导师眼中,学生不是等待老师点拨的“嗷嗷待哺”求知者,而是导师雇佣的廉价劳动力。有的导师忙于名利,与学生见面的机会都屈指可数,学术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高校是做学问的地方,学术活动是一种认识和探索未知世界、探求未知规律的特殊活动,学术成果的产出具有隐蔽性、长期性、滞后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高校考核的指标,应该基于学术发展的规律;考核的目的,应该指向学术发展和学术创新。所以,借着对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新标准的东风,高校的考核要育人与科研并重,因才考核,营造不拘一格发现人才的人才成长机制;要不畏浮云,立足长远,创设不同形式的学术成果产出机制;要杜绝不作为,允许失败,建立大胆创新、虽败犹荣的创新机制;要按劳取酬,罚劣奖优,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若真能如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校必将成为真正的探求真理、教书育人和知识创新的学术殿堂,也必然会产出优秀的育人楷模、豁达的鸿儒硕学和成功的社会精英。
 
(作者系华北电力大学高教所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3-12-26 第7版 理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