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雅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8 7:58:53
选择字号:
陈佳洱院士:勿让商业文化侵蚀科技界

 

 陈佳洱
■邓雅英
 
科研诚信、科技评价等问题,一直是科技界讨论的热点。中科院院士陈佳洱日前表示,现行评价体系的误导和商业文化的侵蚀导致我国科学事业表面上的繁荣,真正有分量的科研工作反而相对较少。
 
在陈佳洱眼中,科学研究是一项崇尚追求真理的事业,但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文化的侵蚀使我国科技界的一部分人把科学研究作为谋生获利甚至升官发财的手段,造成学风浮躁、诚信缺失以至于剽窃造假等各种不当行为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仅2011年就投入868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3%。陈佳洱表示,现在科研物质条件好了,不过就科研水平而言,虽然科研文章的数量上去了,有些领域的论文数量还达到世界前几名,但总体的研究水平、质量还是上不去。
 
陈佳洱说,“质”远远落后于“量”,根本原因在于不少科学研究不是为了探索未知规律,对问题进行长期、系统的研究,而是为了拿到项目资源、得到奖励晋升,造成科研人员热衷于在“高档次”杂志上发表文章。
 
其次是做科研的生态环境出现了问题。例如,有些大学规定博士生学位答辩前要完成两篇论文,于是“博士生入学后首先想到的是做什么问题好发论文、怎么发这两篇论文,而不是哪个问题有趣、哪个问题意义重大”。
 
陈佳洱指出,现在流行的所谓“量化”评价体系,实际上只重视表面的数量,对实实在在的贡献重视不够。“你做了这项科学工作后,到底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有什么推动,或者对于国家社会需求有什么贡献,讲得太少。结果只是以在高档次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多少论英雄。”
 
“同行之间的交流也不像国外那么活跃、那么多。因为国内的评价体系讲究文章出来后谁是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大家生怕相互交流后,对方把那个第一拿了去。以上种种都说明,这种量化的评价体系也是不科学的。”陈佳洱表示。
 
他以日本为例解释说,日本接连拿了好几个诺贝尔奖,原因在于日本不讲表面的量化而讲实在的贡献。在这方面,陈佳洱体会颇深。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小林诚是陈佳洱的朋友。他发表的文章,影响因子只有1,但所做的工作对粒子物理发展有重大贡献。
 
美国《科学》杂志前任主编也曾告诉陈佳洱,他们“录取文章的标准是新颖性,文章价值究竟多大则由科学家同行自行评价”。所以,陈佳洱觉得,不必把《科学》、《自然》上的文章抬得太高。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也做了一些国际领先的工作,比如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新振荡态、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首次在实验中实现了八光子薛定谔猫态等,都是国际领先的研究。陈佳洱认为,这些都来源于十多年工作的积累,可惜总体上这样的亮点还不够多。
 
《中国科学报》 (2013-01-08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