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房树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21 8:21:39
选择字号:
校企协同 创新非石油原料大型化工技术
 
本报讯(记者黄辛 通讯员房树芬)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5所大学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单位在上海签署协议,宣布共建“替代石油路线大型化工过程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介绍说,该中心将瞄准非石油原料替代石油生产大宗化学品的战略目标,在以天然气、煤、生物质等非传统原料生产大宗化学品方面,开展协同创新工作。“旨在解决中国严重的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和能源紧缺问题,其意义不言而喻。”钱旭红说。
 
石油与化学工业是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但数据表明,我国化工总能耗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之和的4.1倍,而产值只相当于三国之和的23.8%。据统计,2011年,其行业总产值已达11.28万亿元,占国家GDP总量的23.9%,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及企业生产能耗高、污染重的发展瓶颈。
 
为了服务国家能源化工领域这一重大需求,新组建的中心将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利用煤、非常规天然气、生物质为原料,保障烯烃芳烃等基本石油化工原料供给,缓解对石油资源需求的压力;开发高效化工过程,实现过程节能降耗减排;根据煤、天然气、生物质资源特征,制备高性能合成材料。
 
为此,该中心已组建了合成气与碳化工平台、合成气天然气净化与分离平台、烯烃与芳烃制备平台、生物基化学品平台、高性能合成材料平台和大型化工过程装备设计及系统集成优化平台等6个研究平台。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任该中心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任中心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曹湘洪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胡英任中心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渭康为首席科学家,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辛忠担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以煤、天然气、生物质等替代石油原料,生产大宗化学品,每年可节省石油2亿吨以上。”辛忠对中心前景非常看好。
 
钱旭红则表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是人以及以人为核心的各创新要素的充分整合和发挥。当前高校发展模式已经落后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需要,机制体制束缚是核心问题。”
 
据介绍,该中心将进行科研组织、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考评、科研模式等方面的机制体制改革。
 
中心实行导师组合作培养制度,聘请不同学科和企业的专家加入导师组,结合国家和企业重大需求设计论文选题,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另外,该中心还将实行利益共享机制,按人、财、物投入界定知识产权分配比例,各参与单位就知识产权归属及利益分配签订协议,保证知识产权收益向科研人员倾斜。
 
该中心计划于2013年统一招收研究生,研究生课程交叉授课,学分互认,成果共享。据悉,该中心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研究助理的津贴在现有基础上将有显著提高。
 
《中国科学报》 (2012-08-21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