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根生 王源林 魏银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7-25 8:42:37
选择字号:
桂林电子科大人才培养出台新举措
 
■本报记者 贺根生 通讯员 王源林 魏银霞
 
“桂电人才培养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最大不同是,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式更能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要。”近日,记者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采访时,该校副校长古天龙如是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转向大众,“千校一面、教育同质化”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桂电正在作着有益的探索。
 
“不仅会设计也会加工”
 
在桂电采访期间,恰遇广西区教育厅在该校举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训班”。记者专程到桂电花江校区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考察。
 
在数控车床实训室,记者见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30名学生,正在老师指导下给准备加工的零件编写程序。“我们除了要完成指定的零件图加工外,每人还要完成自己设计的零件加工。”一名学生告诉记者。
 
据该校教学实践部副主任魏德强介绍,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学年有3~5周时间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学习。
 
得益于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加强,桂电学生动手能力普遍提高。2011年,该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数,在1000多所参赛学校中并列第二。学生创新创业也有上佳表现,仅在桂林已成功创办了16家企业。
 
“让专业课程更适应社会需要”
 
坚持服务行业与地方,实施多样化“协同教育”,是桂电深化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据此,桂电对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创设了“4+6+X”课程体系。
 
据该校教务处景新幸介绍,新课程体系与传统体系的主要不同在于,除进一步完善英语、高数等4门核心公共基础课,及6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外,另有若干门由各学院自行确定的可变专业课程。同时,学校还专门设置了“兴趣学分”,以激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这一系列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所学知识的知行合一。
 
“营造好学生实践平台”
 
据了解,桂电除通过多渠道筹集巨资,在校内建设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各类实践和竞赛基地外,还与地方、企业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供学生实习、创新实践。
 
实践平台建设促进了“实验、实训、实习、学科竞赛、创业孵化”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为该校推行“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桂电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多年来,该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景新幸说,现在到桂电的招聘单位许多都已经成为了“回头客”。
 
《中国科学报》 (2012-07-25 B2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