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18 8:31:42
选择字号: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年积淀为首都发展奠基

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张爱林教授主持的“钢结构多次预应力优化设计理论”研究,为奥运场馆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主持的“北京地区小麦玉米氮肥推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北京现代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李东主持的“生物食品防腐剂纳他霉素产生菌的选育和研究”项目已实现产业化。
 
■本报记者 郑金武
 
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自主创新的源泉,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作为首都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资助自然科学及与自然科学相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其相关的环境条件促进活动。
 
截至2010年,市自然科学基金共受理申请项目33338项,资助项目3786项,资助经费总额4.33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促进了一批优势学科发展,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优秀科技人才,对营造首都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起到重要作用。
 
“未来十年,我们将新设立3~5个联合基金,发现和培养10~15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团队,打造1~2个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近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11~2020年发展规划》发布,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介绍了这一规划的目标。
 
20年积淀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成立于1990年,至今已经走过22年。
 
20多年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一直按照“宏观引导、自主申请、平等竞争、同行评审、择优支持”的运行机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立足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市自然科学基金对北京市科技工作的支撑作用,挖掘并激活首都基础研究资源,发现和培养人才,促进地方基础研究队伍的成长,助推学科发展,提升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据介绍,作为首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基金规模从成立之初的150万元发展到目前的5500万元。截至2010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共受理基金申请项目33338项,资助项目3786项,资助经费总额4.33亿元。
 
同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在力求提高资助项目的研究水平和为首都服务的水平上,不断开拓创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建立了自由申请平等竞争制度、同行专家评审民主裁决制度、回避制度与保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等、制定了基金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监督与规范,建立了项目基金、自然科学专著出版基金、对外合作交流活动基金、会长基金的项目资助体系。”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介绍。
 
得益于准确的定位和公平、公正、严密的资助制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为广大首都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为首都前瞻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撑,在科技人员当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现已成长为最受关注的北京市科技计划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魏一鸣、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爱林等许多在业内有影响的科学家,都曾得益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在基金资助下,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
 
瞄准未来十年
 
《“科技北京”发展规划》指出,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步入攻坚阶段,北京进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首都科技发展正值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应对未来国际、国内科技竞争态势,满足产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效的技术支撑,迫切需要超前谋划推进首都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表示。
 
正是基于对新形势与新需求的深刻认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开始瞄准未来十年的发展,并开始布局未来十年科研的资助方向。
 
“未来十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发展将遵循前沿引领、彰显特色、突出重点、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表示。
 
前沿引领,是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融合,前瞻部署科学前沿,带动首都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强化北京在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地位。
 
彰显特色,是要坚持科学基金制,服务和利用好中央在京科技资源,着力促进首都优势、特色学科发展,推动建立新兴交叉学科,将首都丰富的科技资源比较优势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市自然科学基金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
 
突出重点,是要坚持有限目标,加强顶层与系统设计,围绕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遴选和部署一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提升重点领域整体创新能力,并力争在相关方向有所突破。
 
服务发展,是要坚持需求导向,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基础,汇集创新力量,攻克科学难题,为首都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基础、人才储备和技术源泉。
 
立足服务首都发展
 
“到2020年,我们将形成更加完善、更具活力、更有影响力的首都特色科学基金制。”
 
而这一目标又可细化为:“促进北京市基础研究实力进一步增强,取得一批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基金研究成果的价值得以有效利用;优势与特色学科进一步发展;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基础研究队伍基本形成;实质性国际合作研究取得突破;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
 
强调对人才队伍的支持培养,是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特点。“在未来十年,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基金资助,能够发现和培养10~15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团队,打造1~2个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表示。
 
同时,“我们也将新设立3~5个联合基金,这些基金是与教委等部门联合资助的,以使基金资助更有针对性”。
 
此前,北京市科委主任、第五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闫傲霜还表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要为北京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此,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先要理清首都优势、特色学科,找准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要总结分析首都基础研究资源现状,找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强化重大、重点项目的顶层设计,凝练重点研究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积极发挥战略导向作用,为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知识储备和科技支撑。”
 
此外,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也强化了要对国家、北京市重点科技计划的支撑与服务,以加强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储备。“我们要切实提高基础研究前瞻部署能力,为北京市重点科技计划前瞻部署研究方向,形成功能互补的科技计划体系。同时,积极向国家、北京市推介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推动基础知识与新兴产业技术链的结合,共同促进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中国科学报》 (2012-04-18 A3 基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