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29 8:28:40
选择字号:
记苹果专家赵政阳:善爬苹果树,也能哈佛开讲
 
■本报记者 张行勇
 
2011年,陕西省以902.9万吨的总产量,跃居我国苹果生产第一大省。
 
陕西的苹果产业由无到有、从小到大,离不开几代苹果科技人员的智慧和汗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政阳,正是他们中的一员。
 
背着方便面建试验站
 
1998年,在赵政阳的建议下,针对苹果优质果率低的突出问题,陕西在全省苹果主产区实施包括“高接换头、规范树形、果实套袋、疏花疏果、节水灌溉、合理施肥、果园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八项内容的“优果科技示范工程”,对提升陕西苹果质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然而,进入21世纪,一方面,随着渭北苹果产业的迅速发展,果农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迫切需要一种长久、持续的科技支撑;另一方面,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呈现“线断网破人散”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在2005年的杨凌农高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白水县政府正式签订协议,在白水县建立苹果试验站。
 
自此,以赵政阳为首席专家的先期试验站建设者,背着方便面,一边进行着修围墙、引水拉电、挖树改土平地、老果园改造等艰辛的建站工作,一边在全县范围内向果农示范推广果树间伐及改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果园生草、穴贮肥水、高接换种等关键技术。
 
会爬树的专家走上哈佛讲台
 
有一次,《中国科学报》记者随赵政阳来到白水县杜康镇康家卫村果园,发现他马上被从十里八乡赶来的果农围了个严实。
 
“教授,你先看看我家的果园吧?”“我家的果树长得忒大,咋就结不出好果子呢?”……果农七嘴八舌问了起来。
 
“像这个枝,得剪掉。”赵正阳指着一个长在高处的枝条说。在场的果农原以为他和以前来的专家一样,就这样站着说说罢了,没想到这位教授“噌”一下子,踩着低处的树枝熟练地爬上了果树。
 
树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样为农民传授技术对赵政阳来说已司空见惯。他从事苹果科研与推广工作20年,足迹遍及陕西渭北各市县及甘肃、山西等省的乡间果园。
 
2010年11月22日,白水县苹果种植大户曹谢虎第一次走出国门,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参加了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组织的农业与食品论坛。
 
曹谢虎向100多位与会代表介绍了自己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当地建立的苹果试验站科学种果、种枣致富的情况,博得阵阵掌声。
 
赵政阳也在会上以苹果生产技术的推广为例,介绍了服务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民科技致富的经验。
 
试验站结硕果
 
白水县尧禾镇安乐村苹果种植大户王马存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通过赵教授他们的培训,掌握了果树间伐及其改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果园生草预防等关键技术,不乱上化肥,不打农药。果子又大又红,能按礼品果的标准卖。”
 
建站以来,试验站承担了多个国家、省部重大科研项目,获得两项省科技进步奖、农业推广奖一等奖,培育和引进的经省级审定的苹果新品种5个,获6项发明专利,并研究开发了专用诱虫带、诱虫瓶、迷向丝等害虫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和新产品,初步建立了苹果主要病虫害IPM管理体系。
 
7年来,赵政阳带领的团队以试验站为平台,累计建立核心示范园40个、示范基地面积2.4万亩,所抓的100个核心示范户亩产值实现1万元以上。同时,还在陕西的富平、澄城、合阳、蒲城、洛川等基地县区建立示范基地12个,基地面积18万亩。实施的“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使县、乡两级技术人员在苹果试验站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举办的各种形式的现场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果农近15万人次。
 
面对这些成绩,赵政阳说:“农业科技人员只要扑下身子为农民服务,切实通过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就会受到群众的真心欢迎。”
 
《中国科学报》 (2012-03-29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