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24 9:50:34
选择字号:
郑兰荪院士:化学本科教育质量堪忧
 
■本报见习记者 甘晓
 
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郑兰荪一直对高等化学的教学质量非常关心。
 
日前,他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高校化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突出,本科化学教育质量堪忧。”
 
优秀教师须加强鼓励
 
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郑兰荪一直都没有离开过讲台。作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他每年都会给大一新生上化学专业入门的第一堂课《无机化学》。
 
在郑兰荪看来,像他一样的“老”教师应以教学为主,而需要创新活力的科研则应以年轻教师为主。
 
然而,当前的普遍现实与他的设想有很大距离。由于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体制,几乎所有教师都倾向于将大部分精力投入科研工作中。由此产生了一个现象:学术水平高的老师往往较少从事教学工作,即使上课也不够投入;而本科教学比较投入的老师则多半是由于科研成就不突出而“不得不”将精力放在教学上。
 
对此,郑兰荪建议,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来鼓励教师钻研教学。“现在教师教学是凭‘良心’,水平好坏不容易体现出来。”
 
指导青年教师胜任教学
 
采访中,郑兰荪回忆起自己上大学时的情境:“一些老师可能一辈子都在研究教学,对科研和教学都有很多思考和实践,很多人甚至称得上教育家。”
 
但是,随着高校数量增多,能像老一辈教育家一样同时抓教学和科研的教师却越来越少。
 
郑兰荪指出:“最糟糕的是这些年新办起来的学校,年轻教师也没有老教师来带。而教学是需要积累的,刚刚毕业的博士生一下子很难胜任教学工作。”
 
基于这点考虑,郑兰荪介绍,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近年来组织举办了多次西部高校化学教师培训班,通过邀请名师讲授示范课和传授教学经验、讲解“专业规范”及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西部地区青年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我也去上过示范课,引导这些来自西部普通院校的年轻教师上好每一堂课。”郑兰荪说。
 
教学应培养学生兴趣
 
同时,郑兰荪还指出,应试教育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我给大一新生上的课,正好衔接了中学和大学阶段的知识。”他说。
 
为了高考加分,许多高中生在中学阶段便通过参加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接触到一些本科阶段的知识。不过,由于中学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往往学习了不少不准确或不完整的知识。这让郑兰荪头疼不已。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郑兰荪提交了“不应将奥赛成绩作为保送条件”的政协提案。前年,这项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的采纳。自2014年起,除参加国际奥赛的选手以外,其他国内奥赛获奖者不再在高考中享受加分。
 
站在教师的角度,郑兰荪认为,面对基础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
 
“目前,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还无法完全改变,兴趣培养已成为高等化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郑兰荪说。
 
《中国科学报》 (2012-03-24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