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蕤琳 好诚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2-11-1 11:21:54
选择字号:
访哈医大一院任晓平教授:充满希望的人体移植
 
【科学网 乔蕤琳 好诚报道】果敢、睿智,这是和外表如名字朴实、平静的任晓平教授简短交流后的立切感受。
 
也许,学习医学对他来说是一个偶然,但自从踏上了学医的道路,他就深深地爱上了她,并决心用他的一生为她付出、为她劳作。正因此,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手前臂移植、世界上首次改良“头移植”设计方案并实验成功、首次发现经体-自主神经反射弧诱导远程心脏保护策略一种新型心脏保护现象和机理研究均出自他的手术刀下。
 
幸运接触显微外科
 
1979年至1984年,任晓平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骨外科工作。当时,国内在开展显微外科方面还刚刚起步,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骨外科引进了显微外科仪器,在选任由谁来开展这项新技术,当时的老主任决定由工作表现突出的任晓平担任。刚刚不到30岁的任晓平,在从医的开始就直接接触到了国内最新技术,这份幸运,一直是任晓平念念不忘的,也由此使他快速的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手显微外科医生。经过几年的努力,做事认真、兢兢业业的他成为当时哈尔滨市一位能够成熟开展手显微外科高难手术的专家之一,也是黑龙江省首例骨间背侧岛状皮瓣在手外科的应用, 前臂异位再植治疗前臂毁损性离断, 腹部S型超薄皮瓣治疗手部严重脱套伤及多功能手外科固定版的研制和临床应用等新技术开展的领头人。
 
迅速成长的国外经历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1996至2000年他来到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医学院,世界著名的手显微外科中心学习。在这里,他成功设计和完成了世界第一个成功异体复合组织移植临床前动物模型,该研究始动了美国首例临床异体手移植临床技术。据此能实现手和面为代表的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成为国际杰出外科医生的共同梦想。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模型所带来的研究成果,三联合免疫抑制方案和免疫排斥监护等重要科学指标已经过十余年的临床检证,被国际采用。可对于一个尚存有建康的头脑而其它器官衰竭,濒临死亡的病人,目前仍无有效的办法挽救其生命。如头身重建术成功将成为人类医学史的又一丰碑。挑战 (AHBR)将面临诸多难题,如,免疫排斥,脑缺血及中枢神经恢复等。该研究用小鼠和非人灵长类猴为模型,应用下列关键技术保障异体头身重建术模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为人类异体头身重建术搭建一个研究平台以加速临床转化。
 
“这项课题有三个核心技术,”任晓平饶有兴致地说,“一是通过交叉循环确保在AHBR移植中脑组织有效的血液灌注以避免脑缺血;二是通过保留供体脑干以保证AHBR术后机体具有有效的自主呼吸和血液循环; 三是通过三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控制排斥反应,以期达到AHBR长期存活。” 任晓平教授说,“现在,我们这个团队正在建立小鼠AHBR标准化模型及评价体系。根据AHBR模型预制实验短期结果观察来看,保留供体脑干,移植术后小鼠完全能够在不依赖人工呼吸机的情况下,保留自主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这项研究将延长短期观察到长期疗效研究。”说到这些,任教授的脸上充满着信心。
 
充满希望的人体移植
 
未来,在他们建立非人灵长类猴的AHBR临床前模型中将采用三联合免疫抑制方案预防头面部和供体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提高长期存活率,以期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这项研究方向和策略的综述论文已被CNSNT(神经科学和治疗)杂志接收。
 
“一位外科医生不仅要做好手术,还要随时对各种生命科学现象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并具有综合分析和提炼的素质。”在他国外多年临床和科学研究生涯中,一个偶然的观察让任晓平捕捉到了一个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2004年,通过对小鼠模型的实验,他发现了一种新的非缺血性心脏保护现象(RPCT),该现象经远处伤害性感受器的刺激(外科皮肤切口或局部辣椒素应用)诱导心脏保护,以减少心肌缺血再罐注损伤。这样一次偶然的观察使他当年就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在美国外科研究杂志上,2009年,又以通讯作者在循环杂志(影响因子14.8)首次提出经体-自主神经反射弧诱导远程心脏保护学说。 该发现正被美国和加拿大几大心血管研究中心跟进。应用不同动物模型深入探索这一全新的心脏保护现象和分子机理。如今,他已发表论文50篇,其中影响因子在10以上的论文10篇,其中循环杂志(circulation, 影响因子14。8)和临床研究杂志(J Clin Invest, 影响因子15。4) 六篇,在2009 一年内就分别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循环杂志发表论文两篇 Circulation。获国内外科技奖13项,国内外专利三项,并担任美国手外科学会和心血管学会会员和多家英文期刊杂志编委。
 
“做一名医生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有与时俱进的科学头脑。这点对学科带头人更为重要,他不仅关系到我们现在的发展还影响到将带出一批什么样的后来人。也可以说我们需要医生(physician),但更需要医生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
 
这是一位外科医生的理想,也是医生从业者的最高境界。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