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1+1》 发布时间:2011-8-23 9:18:06
选择字号:
央视《新闻1+1》:重点大学农村生源为何减少
 
(2011年11月4日新闻)
 
主持人:
 
清华大学针对如何更加公平地选拔优秀人才,发布了2011年自主招生的AB计划,今后学有所长的优秀学生,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优秀学生,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孟芉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那么这样的话,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一些优秀的孩子脱颖而出的机会,另外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
 
解说:
 
清华大学表示,县级及县以下中学的学生,将享受更多名额。
 
解说:
 
近年,清华首次实施对西部地区给予招生倾斜的B计划,对这些地区的优秀学生单独考察和降分录取,40多名学子因此圆梦清华。新生来源中,县级及以下中学约300所,比往年有所提高,但也只是占比达到了1/4,这也是在呼吁人们对逐渐改革中的招生制度,对农村学生不利的呼声。
 
(2011年2月20日新闻)
 
解说:
 
重点大学自主招生都设置了较高的门槛限制,相当一部分报考名额,都是直接投放给各地的优质示范高中,自我推荐的条件一般也要求省级示范高中学生,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也认为,与高考相比自主招生最大的局限就在于不能实现普遍的机会公平。
 
解说:
 
省级重点中学垄断名校资源,这是一个让很多人忧虑的事实。以2011年为例,今年北大、清华在陕西共招收236名学生,而传统名校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一所学校就贡献了84人,比例占到了36%,这样的例子在各个省份都不罕见,而这样的学校往往位于大中城市。
 
沈琦 清华大学2011级新生:
 
我们没有那些城里的孩子有竞争优势,我们的视野也没有别人宽阔,这样就给我们一个更加拓展自己的平台。
 
解说:
 
8月16日,在清华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一位来自农村的学生如实说。
 
主持人:
 
重点大学当中农村孩子的比例在下降,原因究竟是什么,人们可能首先要问的是,是不是高校在招生的一些条件设置上,没有倾斜于农村的孩子,造成了这样一个现象。我们看到清华大学招办主任的一句话也挺耐人寻味的。他说:“现在高校没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只能够按照分数从高到低的录取,不可能区分考生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可以感觉到,单单依靠高校恐怕解决不了问题,即便清华用招生B计划招生了,但是农村生源的比例跟去年还是大致持平。
 
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焦点,北大是怎么样在运作的,北大招生办2011年是这么做,他说:“在2011年录取工作当中,一大批来自小城市和农村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可以听得出来还是挺喜悦的,看到这样的变化。“2001年北京大学向重庆周边区县和农村张开了怀抱。详细写了这些县,“今年巫溪、云阳、石柱等等各区县中学均有考生顺利考入北大。另外从中学的分布上来讲,今年被录取四川的考生,除了来自于成都七中、九中、四中等传统强校的考生之外,还有不少来自江油中学基层的县中,其中农村学生比例很高。”
 
虽然我们看到是有一些变化,但是能够如数家珍地把这些县的中学名字说出来,可以看到还是一种杯水车薪的做法。那么原因何在?我们稍候也听听专家的说法。
 
有人可能说,到了高中阶段和进入大学就应该是竞争和义务阶段不一样,它不是一个靠教育均衡来解决的根本问题,但实际上是不是在这个时候才体现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别,也有人总结了一种三个“公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
 
“起点公平”这一点来说,在农村能够接受学前教育的不到40%,而学前教育通常被我们看成是一个人一生重要的奠基的阶段,这个时候的缺失是不是可以意味着输在起跑线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过程公平,在城市当中,孩子们可以去参加各种各样兴趣班,信息的来源更加丰富,包括在考题当中,跟城市生活相关的题目甚至也比农村的多,这样在竞争当中难免农村的孩子会败下阵来。另外结果公平,很多重点学校都是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在大城市,这些学校对于本地生源招生的比例大很多,这是不是也造成了农村学生确实是在这种竞争的时候,具备了一定的劣势。我们来听一听专家的分析。
 
杨东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
 
这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现象,农村优势资源过于向城市地带集中,导致很多农村优秀学生失去了更好的教育机会。
 
第二个原因,最近这几年,这种学业竞争,农村学生越来越处于劣势,而农村学生除了课堂上的资源,没有其它的。这种所谓公平的竞争其实对农村学生来讲越来越不公平,因为他没有相应的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其实这些年很多考察综合素质的项目,但是由于城市学生可以享受多种的优惠政策,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唯一的政策,就是少数民族家庭政策,其他的家庭都是难以享受的。
 
主持人:
 
重点大学农村生源减少,我们刚才一直在寻找原因,似乎原因也非常复杂。那么有没有解决之道?我们来听听专家观点。
 
晋军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首先一个方面是尽量避免超级中学的出现,因为现在各地有很多超级中学,比如说在同学们的报告里面也说了,西部某一个省,五所高校占清华、北大两所学校的招生,包括保送和自主招生的名额,他们可以占到大概98%、99%,这五所学校等于垄断了所有的机会,这就会造成一种不公平的情况。我希望能够使得在地方的、高中的这种教育资源能够平均一些,同时如果讲更大,就是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的话,可能还需要在大学的教育资源也要更加地平均一下。
 
比如说在中国清华、北大两所学校,他们所获得的资源可能是其它学校,甚至是其他985学校都没有办法比拟的。这个就造成了可能进到这个学校跟进到其它的学校差异就会特别大,这两个学校每年都是加起来招不到七千个学生,这个可能也是这种结构性的障碍。
 
主持人:
 
晋军老师其实讲的是在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都应该面临一个教育资源平均的问题,对于大多数生源集中在二三类学校当中去,这样的现实怎么做对他们更有利呢?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我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解决当前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均衡,让农村孩子能够和城镇孩子得到一样的学校教育;
 
第二个方面,要不断地促进各地的高考录取指标的均衡,目前重点大学、民办大学在发达地区、大城市投放的比例过高,减少在发达地区的招生规模,把多余的招生数量投放给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第三个方面,推行真正意义自主招生,对学校实行完全的自主招生,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在真正自主招生情况下,大学如果要树立自己教育声誉和提高自己的教育品牌,要关注贫困学生。他在录取的过程中,可以对农村地区的学生、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加分评价,这有力地校正了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这些孩子进行竞争的时候,处于的这种教育环境的劣势。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有家庭因素评价和地区因素评价,对那些来自不发达地区和家庭情况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同样的情况下是优先录取,要实行加分评价的。
 
主持人:
 
今天我们说重点大学当中农村生源比例下降,其实讨论的是一个知识还能不能改变命运的问题。在节目开始之前,下午开始,我做了一个网上调查,我出的题目是,你还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吗?这样一个题,这个当中,我一直在监控着比例的变化,其实出乎我的意料。一开始到现在,相信都是占到了大比例,当节目开始前,还是占到一半以上的比例,所以说大家对这一点还是充满了信心。怎么样让这个信心得到制度安排上的保障才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今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现象很复杂,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确实要引起注意的是我们要提醒每一个人、提醒社会,穷不能成穷的理由,富不能成为富的理由,只有在每一个阶层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公平的流动,才能让阶层之间形成对话、沟通和信任,才能让社会容易达成一种共识。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能够让孩子们,不管是他们自己,还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如果是处在相对弱势的,能够相信通过个人的努力,能够获得上升的渠道,能够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可能才是关键的。在这个时候,如果失去信心,恐怕是我们每个人不愿意见到的情况。
 
好的,感谢您收看今天的《新闻1+1》,再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 1 2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