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新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8-17 9:19:49
选择字号:
《灾难的启示》出版:防灾减灾重在更新理念

 
《灾难的启示——建立有效的应急反应战略》,霍华德·昆鲁斯、迈克尔·尤西姆等著,何云娴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从我国频发的电梯恶性事故到近日的“7·23”动车追尾,从挪威恐怖袭击到英国骚乱,不难看出,这些意料之外、出现概率低的灾难引起的后果却异常严重。在近日出版的《灾难的启示》一书中,作者指出,在低概率、高风险的极端灾害里,人们总是因为其出现频率非常之低,乃至于忽视了它……
 
2008年出版的《世界灾害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殃及了两亿人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亿美元。2008年仅中国汶川地震的经济损失就高达700多亿美元。2008年~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更使许多国家蒙受了数百亿美元的巨大损失。
 
2008年秋,700多位专家学者在迪拜参加了世界经济论坛首届全球减灾议程理事会。会后,减灾议程理事会主席霍华德·昆鲁斯和迈克尔·尤西姆,从世界各地选取了20位风险管理与灾难恢复领域的一流专家的论文汇集成了一本书,即《灾难的启示》。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作者们编撰这本书主要目的是提高我们识别、管理、应对那些我们感觉不太可能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对国家甚至世界产生灾难性影响的事件的能力。因此,这本近150页的小册子,涵盖面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从自然灾害到技术灾害,从公共卫生事件到社会安全事件,均有所涉及。
 
为了帮助决策者和领导者远离灾难,战胜灾难,专家们指出了在灾难可能性及灾后恢复方面误导决策者的一些错误观念和行为,列举了可能导致低概率、高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提出了各种降低风险的工作原则,并为应对这种极端灾难给出了风险管理战略的框架和基本原则。
 
霍华德·昆鲁斯说,出版这本书意在向公众灌输灾难意识,并培养公众预测灾难事件的能力。同时作者还提出,应充分利用经济等资源和手段鼓励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齐心协力,为减少灾害损失共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专家解读
 
日前,记者就《灾难的启示》一书中的相关观点,和我国防灾减灾应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等,采访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金磊。
 
《科学时报》:在这本《灾难的启示》中,所涉及的不仅有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还有恐怖袭击、金融风暴等社会灾害或是技术灾害。而且该书给出了一个结论——用于防治自然灾害和减轻灾难损失的原则与方法普遍适用于非自然灾害领域。
 
金磊:这是因为在如今的现实社会中,越来越见不到纯粹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如北京市下暴雨,由于排水系统存在问题,导致城市汪洋一片,这就不仅是自然灾害了。
 
人为灾害到一定程度,也会带来自然灾害,甚至将过去一直置之不理的环境灾害也纳入其中。如今,环境灾害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灾害现象,如海上钻井平台爆炸,爆炸以后带来的原油泄漏污染了环境,形成一种灾害链条,给海洋周边地区带来新的环境问题。
 
《科学时报》:我国在经历了非典、汶川大地震之后,虽然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但从最近7·23动车事故看出,我国对极端灾难似乎仍然准备不足。
 
金磊:这是因为如今,我国对极端灾难依旧不够重视,在“防患于未然”上做得非常不够。这种“不够”表现在诸多方面。如迄今为止我国没有专业的灾害统计分析机构,对灾害定量分析不足,没有全面的灾害报告等。至今,在“十二五”规划里,依旧没有对城市的防灾减灾提到一定高度,这导致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病层出不穷;而针对防灾减灾,也还只是停留在要注意大河的防汛、抗旱,而没有提出防灾减灾的具体指标。
 
此外,在灾害之后,我们看到更多的总是歌功颂德,而不是对如何杜绝事故作深刻思考,而这也是我们一再上演灾难问题的根源之所在。
 
《科学时报》:你认为《灾难的启示》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金磊:这本书让我们看到加强预防文化的重要性,即应注重预防为先,而不是灾后重建。首先,“预防”即自我保护和自救方面的培训和教育,要从娃娃们抓起,应该制定一套中小学生切实可行的统一教材。可我国至今没这样的统一教材,孩子们接受的是各种不同的观点,地质专家说一套,消防专家说一套,各说各有理。
 
其次,无论是哪一个领域的防灾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学习全面的防灾减灾知识,而不是分口只学习业务领域内的知识,此外还要加强公众对灾难风险量化的意识。
 
总体说来,这本书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更新理念,而理念的更新在中国起码还要经过十年的时间。
 
《科学时报》 (2011-08-17 B4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