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中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8-4 8:31:37
选择字号:
王中宇:“三公”经费难公开尴尬了谁
 
□本报评论员 王中宇
 
按照国务院部署,今年6月底前,98个中央部门须公布“三公经费”。但媒体报道,到7月底尚有10来个单位未公布此项数据。
 
仿佛早有预感,今年3月10日,有关部门领导就表示,政府难以公开“三公”支出,是由于基础工作不到位;也因此,即便公开了,也达不到大家要求得那么细。
 
然而,笔者记得2006年3月13日的《人民日报》告诉人们:2005年11月2日和12月9日下午,时任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率有关人员就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分别向全国人大预工委、财经委作了汇报,并得到肯定与支持。年底,财政部向国务院报送了改革方案。2005年12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并由财政部印发,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对支出按两个视角分类。
 
其一是支出的功能分类,以反映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具体分为17个大类,如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等。这就是政府的工作职责,根据政府在这些方向上的投入和成效,社会可以客观地评价政府的工作绩效。
 
其二是支出的经济分类,以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具体分为12个大类,如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
 
按“皇帝不差饿兵”的民谚理解,功能分类指皇帝差兵去干什么,经济分类指皇帝为此给兵提供的资源。可见任何一笔财政支出原则上都同时具有这两类属性,都应在这两个分类体系上有自己的确切位置,并被明确记录。在具体的方案中,类之下还有款、项、目等细分科目,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执行,我们的财政收支必定眉清目楚、井然有序。
 
在这样的会计体系下,一个部门提供“三公”消费的三个数据,充其量需要一个小时的工作量。由于每笔支出需同时计入两个分类体系,逻辑上可以将“三公”中的每一个数据按功能分类分解,使人们了解这项支出分别服务于什么功能目标,各占多大份额。由于中央各部门早已实现电算化,这项工作撑死了只需要一个工作日。
 
这使我们处于尴尬的境地:
 
如果我们相信2007年1月1日起,各部门确实执行了国务院正式批准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那有关领导对记者们称“基础工作不到位”就是托词;而如果我们相信这位领导所称的“基础工作不到位”,就意味着国务院的正式决定被有关部门视为了儿戏,行政纪律尊严扫地。
 
到底该相信哪一个?作为局外人,笔者无从选择,除非掷骰子向上帝请教。
 
《科学时报》 (2011-08-04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