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1-7-22 12:45:58
选择字号:
光明日报:王大珩留下永恒之光

中新社记者毛建军摄  

1995年1月12日,王大珩在首届“何梁何利基金”奖颁奖大会上。资料照片

“863计划”四位倡议者合影(左起: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 资料照片
 
虽然早知道王大珩先生一直住在医院里,但突然传来他逝世的消息还是震惊。7月21日,北京的天空阴沉沉的,似乎在为这位新中国科学巨匠的辞世致哀。王大珩走了,带着他对光学科学事业的热爱,带着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深切希望,带着他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陈星旦说:“大珩先生作为中国现代光学事业的开创者,他的科研活动无疑就是一部中国光学成长史;由于他对我国技术科学及其他领域的贡献,特别是作为‘863计划’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科研活动,也无疑折射出我国高科技的发展历史。”
 
他揭开了新中国光学事业发展的序幕
 
听到王大珩先生辞世的消息,曾任“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的杜祥琬院士在电话那头沉默了良久。“王大珩先生是我国光学和光学精密机械研发的奠基人之一。现在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就是王大珩先生一手创立的,那里也是新中国光学事业和光学精密机械研发的肇始之端,后来的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中科院安徽光机所、中科院成都光电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一批在光学领域各有特色的科研单位,都与长春光机所有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
 
正是在王大珩先生的带领下,1953年12月,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熔制成功,结束了中国没有光学玻璃制造能力的历史,也为新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揭开了序幕。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高温金相显微镜……,在王大珩先生的带领下,长春光机所在建所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相继建立起了光学设计与检验、光学工艺、光学镀膜、光学计量测试等十多个学科的工艺和技术基础,初步构建了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齐备的光学及精密机械学的研究基础,进而一举改变了新中国在该领域一片空白的局面。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长宣明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带领长春光机所转向以国防光学技术及工程研究为主,先后在红外和微光夜视、核爆与靶场光测设备、高空和空间侦察摄影等诸多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眼光从没离开世界高科技
 
王大珩先生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863计划”的发起人之一,是成立中国工程院的倡导者之一……他的眼光始终没有离开世界高科技发展前沿。
 
因为“863计划”,杜祥琬院士与王大珩先生有了很多交往。“在‘863计划’中,激光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也是王大珩先生非常关心的领域。他特别关注激光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技术路线的规划,他特别注意帮助专家组把握好激光技术发展的大方向。比如,他曾指出,对激光器而言,光束质量比功率大小更重要。我们按照这个标准,在提高光束质量上下工夫。因为光束质量高低是由很多个因素决定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他的指导下,一大批相关领域的研发工作开展起来。”杜祥琬说:“还因为‘863计划’需要跨部门、跨单位合作,他还特别关心如何组织科研活动。在开始阶段,几乎每一个会议他都会参加。”
 
陈星旦在王大珩先生传记中这样表达他对先生的敬意:“一个科学家,可以通过不同的道路,从不同的层次对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作出贡献。许多科学家,终生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勤奋耕耘,著书立论,发明创造。他们的科学成就,打上了个人的标记,汇集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有不少科学家,特别是在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初期,他们是先行者,他们在科学园地中披荆斩棘,给后来者开辟领域,指引道路;他们不直接从事耕耘,而是把自己的智慧与努力,融合在别人的科研成果中。”
 
他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的老师
 
陈星旦说:“我在五十多年的科研历程中,每迈一大步都离不开大珩先生的影响。”在他记忆深处,总有那些感人的瞬间不停翻滚:“1997年我到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做手术,他和夫人顾教授从中关村专程来看我,手里还拎着两大袋营养品。当我看到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蹒跚地走出医院时,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1999年我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是先生第一个以书面的形式向我表示祝贺。近几年,大珩先生每年都给我寄来新年贺卡,在卡上亲自写些祝福的话。每年正月初二或初三,总要给我打电话,问寒问暖,并打听在长春的老同事、老朋友的情况。”
 
“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是王大珩先生的第一个研究生,王大珩不仅为他制定了研究方向,更将一名老科学家对祖国的忠诚、对科学的执著、对事业的拼搏精神传授给他。宣明说:“虽然王大珩先生亲自培养的研究生只有10余名,但因其注重对学生学术思想的启发和对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他培养的研究生成才率很高。”
 
1952年,在他的建议下,浙江大学在国内首先设立光学仪器系;1958年,他倡导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光学专业高等院校——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为长春理工大学),并兼任院长,他亲自制订教学大纲,并为学生授课;1978年,他负责筹办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现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兼任校长;1984年,在参加全国人大第六届二次会议期间,他联名提出设立“教师节”的议案。
 
斯人已逝,记忆绵长。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王永义回忆起王大珩先生在其七十高龄时写的一首词:“光阴流逝,岁月峥嵘七十,多少事,有志愿参驰,为祖国振兴。光学老又新,前程端似锦。搞这般专业很称心!”“搞这般专业很称心”,想来王老这一生,为国为民为科学,定是无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