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义雷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1-6-27 17:53:56
选择字号:
科技界送别何泽慧:一位真正的科学勇士

遗体告别仪式上,一位女士手捧何泽慧院士遗像。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摄
 
黑色的挽联,白色的纸花。还有黑白的心情。
 
“中国居里夫人”何泽慧,今天向这个世界,作出最后的告别。
 
北京八宝山东礼堂,黑衣人群安静集结。礼堂房檐上,偶有风吹过,簌簌啦啦,宛若泣诉。从上午9点开始,人们依次面向遗像,默哀,鞠躬,与何先生道别。
 
“她会时不时像那个看不见皇帝新衣的小孩子”
 
随着送别人群,中科院院士李惕碚默默前行。
 
古稀之年,率经风雨,李惕碚更能体会,恩师何泽慧的珍贵。
 
“何先生是一个真人。任何时候,她都只讲真话。”在李惕碚看来,何泽慧不关注一个人的权位,“先生对踏踏实实做事的科研人员很尊重,但对一些高官干涉科研不理不睬,‘他也不做科研’‘他知道个什么’。”
 
李惕碚的记忆,回到了33年前——1978年9月,第一次高空气球工作会议。
 
那时,“文革”刚刚结束,中科院高能所宇宙线研究室一些年轻人,联络大气所、空间中心、紫金山天文台等,想通过建设高空科学气球系统,推动空间天文和其他空间科学探测在中国起步。
 
“当天,科学院一位领导来考察,行经二楼走廊,看到会议室门口张贴的‘中国科学院高空气球工作会议’的小条,很生气,厉声斥责,为什么不集中力量确保高能加速器建设任务,搞什么气球?”
 
高能所领导压力很大。李惕碚记得,何泽慧闻知此事,公开支持青年人:“发展交叉学科,不能只管领导说什么”。由此开始,何泽慧只要知道有新研制的气球或观测仪器进行飞行试验,就必到现场。
 
每次,她都坐着吉普车,颠簸两三个小时。这样亲力亲为的行动,坚持了10余年。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中国高空气球取得了重大进展。
 
“如何没有何先生,很多科研能不能坚持住,会成为疑问。”在李惕碚看来,“权位和来头,排场和声势,以及华丽的包装,对何先生都没有作用;她会时不时像那个看不见皇帝新衣的小孩子,冷冷地冒出一句不合时宜而又鞭辟入里的实在话。”
 
“她因追求真理而成为我们的‘保护伞’”
 
科技界很多人眼中,何泽慧是一个正真的勇士。
 
1979年,改革开放春风刚刚吹起。十年浩劫之后,一切百废待兴,“拨乱反正”艰难推进。
 
就在那一年,中科院高能所发生了一件大事。宇宙线室天体组贾恩凯,被公安部门以“文革”中犯有严重罪行为由抓走了。
 
“在那个年代,公安部门认定的事情,大家即便知道有错也不愿插手。”时值壮年的李惕碚没了主意,“按照惯例,贾恩凯被单位开除了党籍和公职。”
 
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何泽慧找到了李惕碚。
 
20年之后,李惕碚撰文:“何先生找到所政工部门,要求他们爱护科研人员,明确地申明她要保这些青年人,包括贾恩凯。”
 
贾恩凯与何泽慧并无私交。“何先生之所以帮助贾恩凯,是因为她对于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格的判断。”根据李惕碚了解,贾恩凯是气球系统建设的一个主要骨干,正直、热情、能干,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一个难得的青年人才。
 
“十年动乱时期,贾恩凯只是云南的一个中学生,在大环境的鼓动下满腔热情地投入了运动。在我们国家,在一个长时期中,毁掉一个人何等容易,而挽救一个人又何等艰难。”李惕碚感慨,何泽慧为贾恩凯奔走实属不易,“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年轻人已很难体会当年站出来讲这番话需要多大的勇气。其实,最困难的还不是有承担风险的勇气,而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保持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的能力。”
 
3年过后,贾恩凯被无罪释放。
 
李惕碚以及科技界众多青年人,亲切称呼何泽慧为“何保护伞”。“她因追求真理而成为我们的‘保护伞’。”“她禀承报效祖国、追求真理的初衷,热心扶持幼小的前沿交叉学科,挺身保护困境中的科研人员,如此地自然而然,对她而言,压力和风险似乎根本就不存在。”
 
“她就像一个普通老太太,感觉不到大科学家的派头”
 
一袭黑衣,一朵白花,原中科院软件所副所长孙四敏,在人群散去之后,默默离开告别会。
 
在孙四敏印象中,何泽慧的动人之处正是她的朴实。
 
“何先生会一个人坐公交车去买菜。她就像一个普通老太太,感觉不到大科学家的派头。”
 
作为何泽慧大女儿的好友,孙四敏有不少机会与何泽慧接触。“在她家走廊里,我常看到罐头。何先生的生活一丁点儿也不讲究,经常是随便吃点东西就成。”
 
2006年,某栏目对何泽慧做了40分钟的电视访谈,定格在一个碎皮缝制的钱包上的镜头足足有4分钟。那时,92岁的何泽慧用已经不太灵活的手指翻动钱包,拉开又拉上。钱包是她亲手为钱三强缝制的。
 
有谁能把这些与“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的物理学家联系在一起?
 
对于何泽慧的朴实,石家庄工程师刘中江看得真切。
 
“你别看我的家简朴,何先生家比我家还要简朴。”在40年的交往中,刘中江早已熟悉了何泽慧的那个小屋,“那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家里面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木地板上的漆都已磨掉了。”
 
刘中江认为,何泽慧的简朴,影响了下一代,并形成了家风。他拿出看望何泽慧时与老人儿子钱思进的合影。“思进一件线衣的两个衣肘,都缝着两个大补丁。我当时开玩笑说,一定要把补丁也照进去,弄得思进急忙摆手。”
 
说话之间,刘中江几度语咽。在采访过程中,他几次回过头去,望着人们写给何泽慧的挽联出神:献身原子核物理风雨数十载哲人已逝,耕耘高能宇宙射线奔波一生事业永存。
 
确实,何泽慧老人已经去了,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她一直活着,守护着心灵的净土。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郭梅尼参加告别会时说:“何泽慧是个淡泊名利的人,很少接受记者采访。我在多年前编写‘中国女院士’时,大部分人都采写成了报告文学。何泽慧不接受采访,最终只好用了人物简介的形式。”
 
坚持实事求是,绝不苟且附和,摒弃虚荣浮华,冷清清做一个真人。
 
一阵风起,记者仿佛听到了千百年来《招魂》的吟唱,“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心悲。魂兮归来,哀江南。”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