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雯雯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6-17 9:24:36
选择字号: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灵长类实验动物中心侧记

 
在云南省昆明市西郊的绿树丛中有一排独特的建筑,里面居住着许多猴子。它们在自己的小别墅里,吃着新鲜美味的水果,不时照照镜子,休息时看看动画片……这个不对外开放的“猴园”就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灵长类实验动物中心。
 
“一说到实验动物,人们通常想到的是小白鼠、兔子等等,而作为人类的近亲,灵长类动物在组织结构、免疫、生理和代谢等方面与人类高度近似,是医学生物学研究和药物试验不可替代的材料。它们为人类身体健康和生物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日,昆明动物研究所灵长类实验动物中心负责人吕龙宝揭开了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神秘面纱。
 
探密“猴园”:保护野生物种增强动物福利
 
灵长类动物作为生物、医学研究的模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世界现有灵长类约224种,由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大多处于濒危状态。许多国家对灵长类动物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并将其列为国家战略资源给予高度重视。我国是世界上野生灵长类动物分布较为丰富的国家,有灵长类动物21种,约为世界现生灵长类物种的10%,其中15种分布在云南。
 
吕龙宝介绍说,作为中科院的三大实验动物基地之一,为充分利用云南省及西南地区的灵长类动物资源,实现遗传背景清楚的动物专业化人工繁育,有效的濒危动物迁地保护,减轻人类对野生动物抓捕的压力, 早在1959年,昆明动物研究所就在我国首先开展灵长类动物的驯养繁殖和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灵长类动物人工驯养繁殖中心。
 
2008年10月通过AAALAC(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证委员会)认证,成为中科院和云南省首个通过AAALAC认证的科研机构,在实验动物管理上达到了国际标准与规范。
 
目前,建筑面积为5000多平方米和洁净等级达到万级的高等级灵长类动物实验室,可同时容纳500头灵长类动物进行实验和可饲养4000头灵长类动物的设施。
 
该中心现有猕猴、食蟹猴、短尾猴、熊猴、平顶猴、金丝猴和树鼩等多种灵长类实验动物种群。每年可生产数百头高品质的实验用灵长类动物,并按国际管理规范率先建立了遗传背景清楚的计算机管理档案,并建立动物微生物、病毒检测,动物营养,临床检验及动物病理等实验室。猕猴、树鼩等出口多个国家,供给国内数十家单位用于实验研究。
 
为增强实验动物的福利,该中心改善了猴子们的居住环境,并在房间里挂着不锈钢制成的镜子,方便爱美的它们随时照照,认识下“自我”;在觅食器里装进美味的零食,锻炼它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休息时,给它们播放动画片,实现它们“心情愉快”的康乐生活。
 
解密“猴园”:取得生命科学领域重大突破
 
作为目前我国灵长类生物学研究实力最强的单位之一,该中心现有建筑面积为5500 平方米的灵长类饲养繁殖动物房和6500平方米的三栋灵长类动物实验楼,同时构建动物实验技术体系,形成支撑人类重大疾病机理基础研究、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与构建、药效学评价、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等工作的公共服务平台。
 
科研人员在艾滋病、帕金森、糖尿病、老年痴呆、抑郁症、毒品成瘾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每年均有10多项重大研究成果面世。
 
据吕龙宝介绍,该中心以灵长类动物为模型,在辐射生物学方面参与过“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研究结果分别获得1978 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和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奖。
 
目前,以中心为依托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中国科学院树鼩饲养繁殖基地”和正在建设中的“国家昆明高等级生物安全灵长类实验中心”。
 
吕龙宝表示,下一步昆明动物研究所将建立国际、国内合作体系,开展灵长类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力争在艾滋病疫苗和药物研发、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免疫反应、细胞存活与死亡调节、遗传相关性及胚胎干细胞等方面取得突破,使中国的灵长类动物模型和临床前研究迅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建设中国最大树鼩饲养繁殖基地
 
外形酷似松鼠的树鼩,尾部毛发达,并向两侧分散。体长约18厘米,尾长约16厘米,成年体重为120~150克,吻部尖长,耳较短,体毛粟黄色。介于食虫目与灵长目之间,与灵长类为姐妹关系。
 
作为一种新型实验动物,树鼩易感染人类甲、乙、丙、丁肝炎及轮状、疱疹、腺、棒状、副粘等病毒。
 
上世纪70年代昆明动物研究所就开始了树鼩的人工驯养、繁殖,成为国际上最早系统从事树鼩生物学研究,也是树鼩资源丰富、研究实力最强、基础最好的科研机构之一。
 
这些资源优势和研究积累,为他们进一步发掘树鼩资源,建立昆明树鼩品系,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为加强树鼩实验动物化研究,创建树鼩品系、模式化和动物模型,2010年他们完善树鼩饲养繁殖基地建设,规划建设成为中国最大树鼩饲养繁殖基地,实现树鼩普通群、封闭群和近交系人工繁育,生物学基础研究,动物模型研究等一体化综合基地。 吕龙宝/摄
 
《科学时报》 (2011-06-17 A3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