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焜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4-25 9:09:03
选择字号:
夏焜:百年华诞忆母校

 
□夏 焜
 
母校清华大学百年诞辰,可喜可贺。我作为清华学子,对母校百年所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在此特写下我对清华的一些感受,献给母校百岁庆典。
 
报到
 
我是清华基础课教研部(简称“基础部”)1977级力学师资班学生。1977级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由于“文革”造成的影响,大学师资队伍断层,所以清华决定招师资班。1977级招了数学师资班(数师七)、物理师资班(物师七)、力学师资班(力师七)和电机师资班(电师七)。1978级又招了化学师资班(化师八)。清华当时没有理科院系,所以数学、物理、化学和力学教研组都隶属于基础部。我们基础部的学生都住在一起。
 
这“基础部”的系名经常给我们带来误会。尤其是在和外校或者社会上的人交谈时,对方问是哪个学校的,我们一说是清华的,对方眼里往往是敬佩的眼光。紧接着总是问是哪个系,我们说“基础部”,对方一般会是一脸困惑。
 
2003年夏天,清华1977级在美国的校友在底特律组织了一次毕业20年聚会。到会一百多人,主要有物师七、力师七、化工系和工物系的同学。校领导陈希、贺美英,校友总会秘书长郭樑等都特地从北京赶来参加。我们力师七的同学编演了一个小短剧:《报到》。其中有一个场面,一位力师七新生到新生报到处,接新生的老师问:“你是哪个系的?”新生说:“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是力学师资班的。”老师说:“噢,那你属于‘基础部’。”演到这里时,底下观众中物师七的同学们齐声大叫:“没系(戏)!”台上力师七同学毫不示弱,顶嘴说:“谁说没戏,我们的‘部’比‘系’大多了!”
 
同床异梦
 
1977级由于是“文革”后第一届通过全国高考招的学生,10年内堆积了大批人才,入校时年龄也相差很大。我在的力师七,入校时年龄最大的同学30岁,这些人有很丰富的社会经历,最小的同学年龄才15岁,高中都没读完。当时清华学生是6至8人住一间屋子,晚上10点必须熄灯。于是每天晚上10点灯一关,每个宿舍就开聊。可以想象得出,30多岁的老大哥们就天南海北,无奇不有地讲故事,而十五六岁的小弟弟们则大饱耳福,听着听着,眼睛和嘴巴张得大大的,接受早年社会学教育。
 
四年半下来,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尽管毕业后不经常联系,但并没有生疏感。我到美国七八年后,有一年收到一张从得克萨斯寄来的圣诞卡片,下面署名是“同床异梦老友”,是同班同学赵智寄来的。赵智与我四年时间一直是住上下铺,可谓“同床”。赵智是个极聪明的人,数学尤其好。上清华一年级时我们经常一起打桥牌,但是一般不是搭档,而是对手,熄灯后躺在床上还在想刚才那手牌如何能打败对方,可谓“异梦”。
 
清华传统
 
每个学校、企业或事业单位,甚至社会团体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传统。这些特性和传统往往与其领导人的管理风格和个性有关,但像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特性和传统往往深受其教授、学生和校领导风格影响。根据我自己的观察,清华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母校情。并不是每个清华人都说清华好,但是,几乎可以肯定每个清华人——教授、学生、职工、校友都有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在言谈话语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现出来。我们这些在国外的清华人,在聚会时碰见清华校友,都会聊聊母校的事,为母校取得的成绩而骄傲,对母校做得不够的地方发牢骚。其实这种自豪感也不是只有清华人才有,世界上名校的人都有类似的自豪感。我去参加国际会议时,有时会碰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教授,往往有机会就晚上聚一聚,去酒吧喝酒聊聊麻省理工学院的事,别人看见,管我们叫“麻省理工学院帮”。
 
踏踏实实做实事。清华的学风是注重务实,少高谈阔论。我上学的时候,清华的学生与其他有些著名高校的学生比起来比较低调,但学术上对自己要求很严。有可能是由于当时清华基本上是个工科大学,因此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最基本的标准,不能因为在校时没有学好而导致毕业后在工程设计、施工中犯大错误,造成财产甚至生命的损失。我们班(别的班可能也类似)为保证每人都达到基本标准,还组织给学习吃力的同学补课,大有美国近年常提到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劲头。这种务实的学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踏踏实实做实事的毕业生。
 
全面发展。清华育人,提倡全面发展,不仅学业上好,而且品德要正派,身体要强壮。我们上学时,每人都要求体育“达标”。另外,清华一向有注重学生领导才能培养的传统。所以我的同学中,不仅很多成为业务骨干,也有一些担任领导职务。我自己在这方面也受益匪浅,在校期间当了几年力师七班的班长,锻炼了一定的组织能力。由于这些经历,使我在到伊利诺伊任教后,除了教书作研究、指导研究生之外,还做过美国科学基金委的一个研究方向的主任、伊利诺伊大学分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并且还在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分校的一大型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的主任。能做到这些,都应该感谢清华的培养。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毕业快30年了。看到母校的成长和巨大成就,心里由衷地高兴。在母校百年大庆之际,衷心祝愿清华在下一个一百年、两百年……一千年中发扬光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取得更大成绩!
 
(作者系清华大学1977级力学师资班学生)
 
《科学时报》 (2011-04-25 A2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