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蔚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4-22 9:01:12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回乡:一块恐龙下颌骨的传奇

 
2011年4月14日,一块漂泊了半个多世纪的恐龙下颌骨化石,在一连串的偶然机遇后,在一群热心人的协助下,终于回到了它的故乡——中国。
 
这些帮助它回乡的人们,把这次回归看成是一种“召唤”,召唤那些更多的流浪各地的恐龙们,回到故乡。
 
董枝明的故事:“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块终于“踏上”故土的恐龙骨骼,名叫戈壁原巴克龙,1960年出土于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早白垩世地层中。它见证了中苏关系从合作到恶化的过程。
 
1959年,中国苏联签订了为期5年古生物联合考察协议,地域范围从内蒙古二连浩特到哈萨克斯坦。这次古生物考察,是新中国成立早期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甚至动用了一个排的士兵负责开车。
 
然而,在考察刚进行到第二年的时候,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忽然撤走了专家。那时考察队正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进行现场发掘,考察不得不终止。这块后来被命名为戈壁原巴克龙的化石,在那时刚刚被找到。
 
如今已年过七旬的研究员董枝明,当时曾参与了合作考察,只是那时的他,仅是“初出茅庐”的青年学子,远远地看着“大腕”们工作,帮他们做一些像包化石这样的辅助工作。
 
尽管合作考察临时中断,然而,其发掘成果,却也相当丰富,除了恐龙外,还发现了大量的鱼类、哺乳动物化石。
 
1962年,苏联派代表来到北京进行协商,要求对两次考察的成果进行分配,双方对化石的研究权展开了谈判。最终,两次考察的部分成果,被苏联专家“借”回国,其中包括这件戈壁原巴克龙化石。
 
在当年被借走的标本中,董枝明对戈壁原巴克龙记忆尤其深刻,苏联专家原本想借去更珍贵的甲龙化石,中方没有同意,这件戈壁原巴克龙是苏方的第二选择。
 
此后,中国学者只在1966年的学术期刊上,见到戈壁原巴克龙。苏联著名恐龙专家罗日斯特文斯基,根据这块标本发表了一个恐龙新属,并正式定名为戈壁原巴克龙。
 
当时这件标本,不只是一块下颌骨,还包括头骨、肩胛骨。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研究完成后,标本应该归还中国,然而合同一直没有被履行。
 
1991年,苏联解体,大量的国有资产疏于管理,遗失惨重,国内学者对当年那批被借走的标本,几乎失去了索回的信心。
 
时隔半个世纪,当董枝明再次见到戈壁原巴克龙的时候,已经是2010年夏天,地点也已经转到了日本。
 
所十三的故事: “一连串的偶然就是宿命”
 
所十三是一位日本恐龙动漫画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在戈壁原巴克龙从人们的视野中彻底消失了的时候,他正在准备创作自己的第一部动漫作品。
 
他的这部作品,讲述的是恐龙界传奇人物——吉迪恩·曼特尔的故事。
 
曼特尔是一位英国医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研究恐龙的人,1825年,他将自己的发现命名为禽龙,这是世界上第二只被命名的恐龙。
 
正当所十三为绘制禽龙收集素材的时候,偶然在东京的化石市场遇上了戈壁原巴克龙。戈壁原巴克龙在演化上,与禽龙是近亲,形态极为相似。于是便买了回去,为绘画提供参照。而此时的戈壁原巴克龙已经只剩下了下颌骨。
 
这本叫《雾之彼岸》的书,出版后大获成功,所十三也因此确立了自己今后的创作方向。
 
4月14日,所十三在北京召开的捐赠仪式上说,这块化石之所以能经他的手回到中国,是一连串偶然叠加在一起的结果,“一连串的偶然,就是宿命”。
 
遇上戈壁原巴克龙的时候,所十三正在创作第一部作品,戈壁原巴克龙正好与他要创作的禽龙形态相似,而15年来,他再也没有收藏过其他的化石,这是戈壁原巴克龙是第一件也是唯一一件收藏。
 
2010年,在戈壁原巴克龙在所十三家中沉睡14年后,又是一连串的偶然,将它带会到人们的视野中来。
 
15年来,专注于恐龙动漫,所十三结识了很多恐龙专家,经常出入与恐龙研究相关的场所。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福井恐龙博物馆的柴田正辉,得知柴田正在研究禽龙的幼年个体,便向他展示了自己收藏的戈壁原巴克龙。
 
没想到的是,柴田一见之下,便道出了这件化石的来历,他告诉所十三,这就是当年中苏联合考察时发现的标本之一,它本属于中国,后来流入苏联,多年来下落不明。
 
碰巧的是,当时董枝明正在日本访问,为了确认自己的推测,柴田又把这块化石,展示给了董枝明。
 
回家的故事:为了分享,为了感激
 
2010年夏天,当董枝明从福井恐龙博物馆研究员柴田正辉手中,接过这块漂泊了半个世纪,如今只剩下下颌骨的戈壁原巴克龙时,他一眼就认了出来,心中涌起了半个世纪重现的感动。“当年和我一起亲历联合考察的人,如今有些已经不在人世了,于是,半个世纪的人世沧桑也就随之一起浮现。”
 
再次见到戈壁原巴克龙,董枝明很想能让它回到中国。柴田便向所十三转达了中国学者的愿望。让董枝明感到欣慰的是,所十三慷慨允诺了。
 
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所十三表示,自己画恐龙15年了,热爱恐龙更是长达20余年。因为这份爱好与职业,他的人生充满快乐,“因为我自己快乐,我也很感激那些研究恐龙的人,希望能做点什么进行回报,并分享我的快乐”。
 
捐赠的具体工作,在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的主持下,进行得相当顺利,2010年秋天,双方便签订捐赠协议。2011年4月,所十三与日本福井恐龙博物馆一行人,在基金会的资助下,带着漂泊了半个世纪的戈壁原巴克龙来到了北京。
 
正值日本地震刚刚结束,所十三说,日本震后,中国热情地伸出了援手,他也希望借此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感激。
 
《科学时报》 (2011-04-22 A3 科学 社会 )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