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笑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1-3-24 13:13:01
选择字号:
《科学家》文章:如何有效揭露学术不端行为
举报者面临压力巨大;公之于众或是唯一途径
 
《科学家》网站日前刊登了一篇来自前德国哥廷根大学(Georg-August-University Goettingen)免疫学教授Joerg Zwirner的文章,Zwirner在文中就面对学术不端行为时应该如何行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去年7月,一位化名Marco Berns的匿名者通过网络举报德国波斯特研究中心研究人员Silvia Bulfone-Paus及所在实验室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并引发了对其的深入调查(科学网相关报道)。虽然一开始媒体只是认定其为诽谤,但如果认为地方委员会在调查中有拖延、隐瞒、压制证据的行为存在,那么向公众披露也许是让学术不端行为彻底曝光的唯一途径。
 
10年前,我也曾和同事举报过哥廷根大学附属医院的一起论文造假行为,可是该大学委员会在调查后将责任完全归罪于一人,后来我们将情况反映给科学调查记者,将此事公开曝光,迫于公众压力,德国科学基金会(DFG)不得不介入调查并推翻了大学委员会此前的裁定,认定这起学术不端行为的始作俑者其实是造假文章的通讯作者——一位系主任。
 
这件事让我们清晰地意识到,将学术不端公之于众的做法可以迫使当局者迅速、彻底地展开调查。不过现在,德国的科学调查记者越来越少,学术不端行为举报者一方面要对付那些科研骗子,另一方面又要应对一些不称职的调查委员会,他们或多或少地只能孤军奋战。
 
当前,学术界面临的一个事实是:那些监察委员会的委员们既非专业裁决人,也不是有经验的调查者。他们在调查中是否疏忽、刻意隐瞒事实,这是应该受到质疑的,而对于那些绕开体制、采取向公众曝光的方式揭露学术不端行为的人,我们也不应该草率认定其是在诽谤。
 
不论举报出于何种目的,至少这种(向公众披露的)做法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迫使调查机构开展深入彻底的公正调查,从而得到我们希望的最终结果——揭露事件真相。(科学网 张笑/编译)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