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婧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1-12-22 13:11:47
选择字号:
学风建设宣讲:打一场维护学术道德的“持久战”
全国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活动系列报道之三
 
“在违背科学诚信的那一刻,你科研生命的棺材板就已经盖上了。之所以未被揭露,是因为现在还没有成名,等你成名之后,就会有人站出来揭露……”不少参加“全国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的学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心受到强烈触动,今后在从事科学研究时一定要严格自律,珍惜自己的科研生命。”
 
两个月来,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上,不时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科学界大师们以他们个人的科研经历向莘莘学子们传授着一个真理——始终恪守学术道德,才能在科研的路上走得更长远、更稳健。
 
这是一场维护学术道德的“持久战”。在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活动领导小组开始思考如何避免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让更多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收获,走好学术生涯第一步。
 
编制大纲让宣讲制度化、规范化
 
为了确保宣讲教育的质量和实效,经过3个月的日以继夜,由中国科协与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试用本)》11月正式出炉。
 
“说到道德学风建设,很容易会联想到‘枯燥’这个词,这次为了确定大纲的内容设置与总体思路,编写组与中国科协的相关工作人员多次开会讨论。最终确定了以生动的事例补充正文观点的形式。”编写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苏竣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该大纲的编辑过程中,他们充分借鉴国内外科研诚信教育有关的研究成果,尤为注重用生动的事例帮助大家准确理解和深入思考。
 
“编写组由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科院等单位相关专家组成,学科背景涉及科研管理、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医学伦理、科技哲学等领域。全书以收录的53个案列配合正文观点,鲜活而全面地让学生了解到一个看似最简单的问题——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苏竣说。
 
据编写组成员、清华大学教授李正风介绍,大纲以6章38个专题组成,前5章以问答方式集中回答了当前科技工作者普遍关心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中既有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正确看待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科研观问题,也有如何弘扬科学精神的价值观问题,还有指导青年学生如何在科研活动中遵守科研规范的专业问题。第6章从诚信品行、严谨作风、科学方法、责任意识和人文素养等5个方面指出了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从近百个问题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走向学术生涯时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李正风表示,在大纲的编写过程中,他们选择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讲解,在告诉大家什么是对的同时,也指出了错误的做法有哪些。“比如在编写时我们特别注意到了对‘学术不当’问题的防范,这种不当行为也许并没有很明确地违反规定,但游走在危险的边缘,在现在的学术研究中,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稍不重视,很容易就会演变成学术不端行为。”李正风说,大纲针对这些现象做出了正确引导和警示。
 
目前大纲试用本已印制1.5万册,全部发送各省、区、市科协和教育厅(教委)以及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
 
注重宣讲形式让学生愿意听、能接受
 
乏味、无趣、没有吸引力,似乎是以往道德学风宣讲教育的代名词。“其实关键是看如何讲,以及如何选择适宜的专家。”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长李森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活动伊始他们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首先,要增强宣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讲一些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形象生动地宣讲清楚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违背了科学道德和规范会产生怎样的不良结果。此外,还要选择那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楷模做宣讲专家,增强宣讲教育的公信力和感召力。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教育,不仅要靠宣讲,更要靠带动、引导和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参加宣讲教育的专家,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品行端正、治学态度严谨、学术成就突出的院士、教授、研究员等高层次专家。”李森表示,有的宣讲还会安排研究生就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现场提问,专家现场解答,进行有效的互动,现场气氛一般都很热烈。
 
“还要注重挑选有过宣讲经历和经验的专家。这一点在宣讲教育开始的时候显得尤其重要。”李森说,像杨乐、王乃彦、杜祥琬、黄伯云、杨卫、龚克等一批专家,都参加过前几年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组织的到高校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们所关心的,知道怎样讲才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有的宣讲会现场甚至还开通了微博,据李森介绍,学生们可以将对宣讲专家宣讲内容的感受、对专家风范的评价、对进一步搞好宣讲教育的意见建议,都实时发送到微博显示屏上进行互动。“现场还有很多研究生会主动在承诺版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或写下承诺的话。”李森说,很多学生愿意以这种庄严的形式参与到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来。
 
净化中国科技界的“新生血液”
 
越来越多的大学院所参与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了各地的活动现场。一时间,宣讲团的专家们在校园中比文艺明星更具吸引力。大师们自身的科研经历和一些鲜活的案例成了校园内最热门的话题。
 
作为“80后”的研究生,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与管理系博士生古丽今年8月曾对我国20所高校的1650名研究生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结果表明:出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新时期的我们这代学生,多数家庭环境较为优越,没受过什么挫折,政治信仰比较模糊,理想信念不太坚定,在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不免会产生‘短势’心理,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缺乏科研精神,为发文章而发文章,抄袭现象严重。”
 
古丽觉得,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道德学风建设的活动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通过参加宣讲会,我增强了作为一名研究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将来我们是社会、科技、经济进步发展的中坚力量,应该把科研作为一项事业去热爱、去奉献,而不是敷衍了事。”
 
“通过这个学术道德的宣讲活动,让遵守学术道德变成一种常识,让我们这些年青的学生们能够知道什么是学术道德。知道什么是一稿多投、什么是剽窃、什么是失范。然后将这种常识变成一种学术道德意识,最后形成一种本能。形成流淌在每个踏入科学研究领域的人血液里的本能,就像人肚子饿了要吃饭一样。”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物理学博士生王立华在聆听过宣讲团的宣讲后深有感触,“它不仅仅是中国科协和国家教育部的事、媒体的事,更是国家、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的事。”
 
目前,宣讲活动领导小组正在考虑逐步扩大宣讲教育范围,推动宣讲教育向高年级本科生、青年教师及其他研究人员延伸。
 
作为全国高校及科研单位新入学研究生思想教育的第一堂课,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正在以她特有的魅力净化着中国科技界的“新生血液”。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