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学健 邵俊年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9-8 9:19:10
选择字号:
天气预报:如何才能越来越“靠谱”
 
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气预报是否准确更是人们日常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今天天气不错,明天怎么样?”“天气预报说明天要下雨,还请大家带雨具,嘿,果真下大雨了……”或“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雨,我琢磨怎么还没下,结果回家后才知道下了大雨,难怪说‘东边日出西边雨’。”
 
目前,每天都有10亿多的观众在时时收看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台风警报、暴雨洪涝、雷雨大风等消息也时常登上网站头条、新闻头条,这足以说明社会公众对气象科技发展的关注,对天气预报的认可,也不断在佐证天气预报其实挺“靠谱”。
 
所谓爱之越深,恨之越切吧。最近少数论坛、报刊发表了天气预报“不靠谱”的言论,反映出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即使一个天天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并用天气预报指导出行、洗车、登山的公众,如果正好碰上一次局地性的雷阵雨,他又没听到没收到及时的天气预警,或者是东城下了,西城没下,碰巧赶上了,就免不了产生“天气预报不靠谱”的想法。
 
天气预报是一门预测科学。所谓预测,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正确。目前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还很有限,在预测、预知的行业中,70%~80%的准确率已经是世界水平。面对天天都受到公众严格检验的天气预报,公众百分之百准确的需求和期待,是气象人工作的动力。所以,气象部门有一条语录:天气预报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气象科技工作者会作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气象预报的基础数据采集过程叫观测,但观测站网的建设还不可能到达地球的各个角落,特别是高原、海洋、边远等地区观测站点稀疏,所以有“大网捞小鱼”之说,第一手观测数据就有大量的“漏网之鱼”。
 
现代气象预报的重要手段是数值天气预报。数值方程的求解过程、海量观测数据、巨型计算机的能力,还严重跟不上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的现状。早期的计算机花一周时间作出了数值预报,尽管很不“靠谱”,但人们还是对这项技术、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期待。要作出“更靠谱”的天气预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动气象科技的发展,不断进行极端灾害性天气的理论研究、天气观测网、气象数据处理技术的改进。
 
《科学时报》 (2010-9-8 A2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