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海英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0-7-10 15:36:03
选择字号:
信任,失之容易复之难
“无罪报告”关闭“气候门” 怀疑者不买账
 
7月7日,英国“气候门”事件调查小组公布了其最后一次调查报告。该报告否定了有关气候科学家扭曲、隐藏关键数据的说法,指出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结论没有受到影响,喧嚣半年多的“气候门”看似关闭。然而,这份“无罪报告”并没有完全打消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质疑,“气候门”所引发的对气候科学研究的信任危机也没有轻易地被解除。
 
“无罪报告”关闭“气候门”
 
自2009年11月“气候门”事件爆发以来,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论断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那些英国东英吉利大学邮件服务器中被电脑黑客窃取的邮件所显示的内容,不断被气候怀疑论者拿出来证明,气候科学家们的研究是多么的不严肃,他们篡改对自己研究不利的数据,以证明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起到巨大作用的行为,是彻头彻底的“阴谋”。而“气候门”所引起的喧嚣,则不只是气候变化结论的准确与否,更逐步扩展成公众对气候科学研究的信任危机。
 
气候科学研究所遭受的种种质疑,迫使东英吉利大学委托成立了独立调查小组。经过为期半年的调查,7月7日,该小组公布了其最后一次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最终给气候科学家下了“无罪判决”。报告认为,尽管气候科学家间的保密文化不足取,但相关科学家的严谨和诚实是“没有疑问的”,调查也没有发现可能影响IPCC结论的证据。
 
大敞了长达七个月的“气候门”看似关闭了。
 
怀疑者不买账
 
尽管独立调查小组的报告对气候学家扭曲、隐藏关键数据的说法进行了否定,但依然有众多的怀疑论者表示,该报告并不会打消他们对气候科学研究的不信任。有人依然坚称,人类活动影响气候这一说法是一个谎言,而气候学家们的种种行为表明,他们是在欺骗。
 
有批评人士不断表示,“气候门”所泄露的电子邮件表明,气候科学家们在操纵研究结果,以使其符合自己的理论,而他们阻止数据公开并企图破坏科学界同行评议过程的行为,使得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不再令人信任。
 
而独立调查委员会也指出,有些电子邮件可能已被删除,使得未来有人请求调阅时,这些邮件已不可获得。而这种情况下调查所得结论的权威性和准确性,自然又受到不少人的质疑。有人指出,这个调查结果只是一个粉饰而已;更有人称,所谓的“独立调查”,仅仅是东英吉利大学的一个花招。
 
科学研究离不开公众信任
 
实际上,今天人们关注的焦点,与其说是对全球变暖结论准确与否的争论,还不如说对目前气候科学研究可信度的质疑。在无法掌握完全信息的情况下,科学家的研究成为他们自己构筑的“围城”,无法进入的公众,又如何来判定围城内发生事件的真实准确?
 
诚如独立调查委员会负责人缪尔·罗素爵士所指出,这些科学家未能展现适当程度的开放,他们对外界索取数据的请求做出不愿帮助和戒心重重的回应。而正是这种保密文化,造成公众的不信任。
 
科学家们应当意识到,公众对他们研究的信任度是多么重要。丧失了公众的信任,任何研究成果都仅仅是虚幻的空中楼阁,不会对人类进步产生实质性影响。正因如此,才有专家表示,目前气候学家们的首要任务,是去除他们研究工作的神秘外衣,给公众一个清朗的视野。只有在总体不妨碍推进科学的基础上与公众接触,在不妨碍自身研究的基础上真诚地公开自己的数据和研究方法,才可使公众对研究成果进行客观的评判。
 
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研究,其性质决定了真理的发现必经艰难的历程,百年前的真理也许在今天是一目了然的谬论。因此,对于科学研究中出现的错误,理性公众都会有一个宽容的心态。而公众所需要的,只是研究过程的公开性和信息的公共性,他们会据此来判断研究成果的可信度,而不只依靠科学家最后的断言。
 
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或有瑕疵,而无论“气候门”是开是关,人类改进生产生活方式、走低碳经济的步伐不会改变,寻求绿色星球的梦想也不会因为某个丑闻而终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