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伟 张晓良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9-1 8:46:21
选择字号:
我国成功研发荒漠藻人工结皮工程化技术
为防治荒漠化开辟新途径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如何防治荒漠化。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在前期土壤藻类研究的基础上,经过8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荒漠藻人工结皮技术,并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高科农业集团公司和内蒙古高林生物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出荒漠藻人工结皮工程化应用技术,为防治荒漠化开辟了新路径。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四家单位共同承担的“荒漠藻人工结皮综合治沙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在呼和浩特通过鉴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道基、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总工程师杨维西等9位专家,到内蒙古达拉特旗荒漠藻工厂化生产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现场测试,听取了项目总结报告。
 
据介绍,藻类作为拓植生物,不仅能在许多生命形式无法生存的严酷环境中生长与繁殖,而且还以其特有的生活、代谢方式影响并改善着自然环境。该项目以具鞘微鞘藻和爪哇伪枝藻为主要藻种,经工程化培养后接种到流沙表面形成人工生物结皮,并以规模化人工培植生物结皮与草—灌植被营造相结合用以防沙治沙,实现沙化土地的生态修复。该项目所获得的荒漠藻生物学和荒漠藻结皮形成与发育的研究结果,阐释了典型荒漠藻在干旱条件下生存适应的能力与机理,揭示了藻类生物结皮在固沙、成土、拓植方面的潜能,丰富了藻类环境生物学理论。
 
研究表明,我国荒漠地区具有丰富的藻类物种资源,它们适应荒漠地区的干旱、强辐射、大幅温度变化以及高盐碱等“恶劣”条件,具有建立先锋群落的特殊能力和生态对策。而科研人员分离出荒漠藻类进行大量培养,并通过人为措施强化其在荒漠拓植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在一年时间内完成自然过程需要10多年才能完成的生物结皮过程。
 
专家委员会一致认定,该项目结合我国实际,完成了荒漠藻人工结皮及工程化应用、荒漠藻制种工厂化生产,探索了藻—草—灌综合固沙技术,在流沙固定与生态修复方面开辟了新的途径,丰富了防沙治沙的手段和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据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定介绍,自2001年起,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内蒙古林科院共同合作开展了“荒漠藻综合固沙技术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形成了藻—草—灌综合配套的固沙技术。2006年,在武汉市科技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立项资助下,研究人员完成了典型荒漠藻类的生物学、荒漠藻结皮、藻种制备、荒漠藻人工结皮及固沙、荒漠藻的工厂化生产、工程化机械接种、水分补给与养护等多项研究,同时在内蒙古自治区库布齐沙漠的达拉特旗等5个不同类型的沙地(漠)中进行示范,现已实施了3万亩规模的荒漠藻结皮工程。该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将为建设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鲁伟 张晓良)
 
《科学时报》 (2009-9-1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