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学健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8-28 0:48:11
选择字号:
韩启德:科技发展关键在于学科交叉融合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就科协十一届年会具体情况接受采访
 
中国科协十一届年会即将于9月8日在山城重庆召开,包括近150名两院院士在内的6000多名科技工作者将参加这次盛会,准备迎接这次头脑风暴的重庆市已飘舞起彩旗。年会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就年会的具体情况接受了媒体采访。韩启德强调:科技发展关键在于学科交叉融合。
 
[科学时报 王学健报道]“中国科协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等167个全国学会,每个学会经常有自己领域的学术交流,同时在中国科协年会上,学术交流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年会的学术交流和各个学会有何不同?”《科学时报》记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多次参与中国科协年会筹备的韩启德对年会的定位和发展历程等十分熟悉。他说,这是一个转变的过程。中国科协的年会在1999年名为“中国科协学术年会”,是以学术交流为主的。从2006年起转型为大科普、综合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综合性科协年会,名称也改为“中国科协年会”。即将在重庆市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设立34个分会场,与平时的学术交流不同,基本上都是要求不同的学会、学科交叉的学会一起来办,力求在年会上促进学科交叉、促进学科前沿和新学科的融合。
 
谈到学科的交叉融合时,韩启德说:“我认为,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点就是交叉、融合。近代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科不能交叉,或者交叉得少。这跟创新人才的培养、基本人才的素质有关系,跟大学、科研机构的组织形式、政策导向等很多因素有关。”
 
韩启德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2000年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时,请他做常务副院长、医学部主任。韩启德说,这些行政职务可以不当,他最感兴趣的、科技界最需要的是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2000年10月北京大学交叉学科中心成立,韩启德自告奋勇当了主任。
 
“北京大学交叉学科中心的组织过程真是千辛万苦,开始让学医的人跑到北大的教室里讲医,北大搞物理的又跑到医学部去讲物理。刚开始听的人就不多,后来越来越少。一方面是讲的内容听不懂,同时讲的人还没有动力,因为科研做得好的人自己的课题都做不完。后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组织交叉课题,允许不同的专业联合招收研究生。这样一来,在课题、学生学位等问题解决之后,大家就有了积极性。”韩启德说,从2000年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周三下午北京大学都有学术交叉的讨论会。
 
“随着学科交叉的逐步推进,我们已经有一些成果出来了。过去,很多医院就连口腔科医生看牙用的床和椅子都要进口。这些我们造不出来吗?北大工学院成立以后,通过多学科的联合,与四川的企业联合,不仅生产出来了甚至比外国的还要好。”韩启德说,“因此,我们鼓励在中国科协年会上进行学科交叉,第一要支持的就是学科交叉。”
 
韩启德表示,学术交流是中国科协与生俱来的基本职责,是中国科协凝聚科技工作者的基础,是科技工作者获得新的思想、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融入科学家共同体、得到同行认可的重要方式。中国科协十分重视学术交流工作,以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为着力点,通过举办高层次、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增强学会对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为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2007年4月,中国科协召开全国学会工作会议,提出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交流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会员服务。2008年12月22日,中央书记处指示,要通过举办跨学科、跨专业、系列性学术交流活动,把学术交流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目前,中国科协正从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内容、运作机制等各方面积极探索,积极整合学术资源,组织和动员所属全国学会加强学术交流能力建设,努力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努力形成并完善不同模式、不同类型的学术交流系列,培育形成学术交流新的发展格局。中国科协积极引导和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科协年会的转型,同时,通过创办新观点新学说沙龙活动、建立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制度、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打造学术交流的品牌,进一步加强学术建设。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