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熊丙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5-26 8:53:39
科学时报:自主招生的公平可以“清晰可见”
 
高考冒名顶替事件的接连发生,对普通老百姓的打击是沉重的,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高考制度,靠考试分数高低投档和录取,公平是可见的,而冒名顶替,让这种可见的公平消失于无形:明明是自己手中的东西,怎么却被别人变戏法般拿走了。
 
在笔者进行的多次调研中,谈起高考改革,从道理上,几乎没有不赞成大学自主招生的,可是,具体到这一制度的落实,却普遍持质疑和反对的观点,理由只有一条:对自主招生的公平完全没底。
 
冒名顶替事件的出现,进一步加重了社会对自主招生改革的疑虑:可见的公平都转眼不可见,何况自主招生的公平本就“不可见”——没有统一的高考和录取,不用分数作为唯一依据,有诸多人为评价因素。
 
这种疑虑,在笔者看来,恰恰给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条思路,即,既按照高等教育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要求,推进自主招生,同时让自主招生的公平,由公众担忧的“不可见”到“清晰可见”。
 
在现实的高等教育办学制度和社会环境中,简单地取消集中高考,推行自主招生改革,其结果必然是公平难以保障,从2003年开始试点进行的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到近年来各地的高考加分政策屡遭质疑,就是因为大学的办学制度没有作任何调整,在“可见”的高考制度之下,那双“不可见”之手,更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公平离开公众的视野,逐渐进入黑箱之中。
 
让自主招生的公平可见,必然要求大学的办学制度进行根本上的调整,从当下的大学行政管理制度,转变为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在这一制度之中,国家建立教育拨款委员会,对学校的投资不受政府权力制约,而按人大批准的教育预算严格执行;学校没有行政级别,只是一个教育与学术机构,由此摆脱行政力量对办学与学术研究的干扰;公办学校成立理事会,由政府官员、人大代表、学校教授、学生、校友、知名社会组织组成,负责学校重大战略决策;校长实行公开遴选,对教师和学生负责,首要身份是教育家而不是官员;校内推行学术民主管理,成立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独立负责教育与学术事务,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配置不是由少数领导说了算;学校所有办学信息完全公开,接受教师、学生与社会公众的监督。就招生来说,所有规则公开,招生过程透明,学校领导难于干涉。
 
这样的改革思路并不复杂,而且,现代大学制度,也被认为是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核心要义是“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这已得到高等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可是,当笔者在各种场合谈起以上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路,得到的反馈却是:说起来很美,能真正落实吗?政府能放权吗?大学能放弃行政级别吗?能真正建立理事会吗?校长能公开进行遴选吗?学术真能自治吗?……
 
进行上述改革,毫无疑问,会涉及众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包括大学中,几十名副部级、几万名厅级、几十万名处级干部的官位,还有庞大管理机构人员的饭碗。可是,不能进行上述的改革,单从眼下的高考制度看,当下高考制度中的冒名顶替,以及加分政策中的权势交易等公平问题的“不可见”因素,也与大学没有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有关。作为行政机构的大学、听从行政命令办学的大学、一校之内由行政领导说了算的大学、办学只有政绩追求而没有教育追求和学术追求的大学、办学信息不公开的大学,让“不可见”有了依附和生存的空间。而从长远看,没有自主招生权的大学(也即没有办学竞争),其实无法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负责,高度行政化的“大学“,已经不是真正意义的大学,受到损害的必然是整个教育。
 
我们不能因为当前高考制度中的“不可见”公平,而放弃对高校自主招生的追求,反过来,更应该从追求自主招生的公平出发,努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构建,在现代大学制度中,自主招生的公平,远非当前高考制度中的脆弱的单一的“分数公平”所能及,其公平将由于教育权和学术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而得到保障,而实行的人才评价体系也将更全面,更符合人才发展的需要。
 
《科学时报》 (2009-5-26 B1 大学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