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李长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2-25 0:0:31
李长安:发挥就业培训的“蓄水池”作用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缓解就业难问题,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应对策略,凸显了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培训的重要性。
 
扩大培训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良方,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扩大对在职人员特别是暂时“多余”员工的培训,将他们从就业岗位临时转移到企业内部或外部培训市场,可以减少企业在经济困难时期大规模裁员的行为;另一方面,扩大对新增劳动力的培训,可以缓解新增劳动力进入市场后对就业形势的压力。目前,我国新增劳动力每年有1700万之多,每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约800万,还有600万左右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十分巨大。如果能将部分新增劳动力直接送入培训市场,就可以大大减轻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概括来说,培训实际上就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蓄水池”,能根据经济形势的好坏调节劳动力的供给,从而起到平衡劳动力市场供求的作用。
 
正是因为培训对减轻就业压力有着积极作用,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十分重视对劳动者的培训。从经验上看,培训在减少失业方面确实有着非常明显而有益的效果。比如欧盟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把“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对产业变化的适应”作为就业政策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削减长期高企的失业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的经济刺激计划,也都不约而同地将扩大对劳动者的培训作为减少失业人数的一项重要措施。
 
事实上,对劳动者实行培训不仅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应急之策,还对提高劳动者素质、降低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寻找职业岗位的交易成本,从而增强劳动者长期就业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培训本身也能创造可观的就业岗位,而这些就业岗位大都需要较高层次的培训人员和管理人员,这又为解决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另一个出口。
 
从目前来看,劳动部门对扩大培训以应对就业压力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但具体实施起来,尚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完善培训体制。尽快建立健全我国对劳动者培训的法律体系,成立培训协调机构,明确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责权利。应当将扩大对劳动者的培训提高到“保增长”、“保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努力发挥培训在稳定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是确定培训对象。在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时期,应当把新增劳动力、企业经营困难导致的富余人员、毕业大学生和返乡失业的农民工作为主要对象纳入其中。假如让上述人员的10%接受培训,劳动力市场就将在短期内至少减少200万人以上的就业压力。
 
三是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按照培训的内容,经费一般由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联合出资或分别出资。但在当前的情况下,政府应当成为主要出资方,比如兴办更多培训机构,对企业举办培训或劳动者个人参加培训提供补助等。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培训领域,扩大培训市场规模。
 
四是培训内容要实用和多样化。要尽力克服培训项目与生产和服务实际脱节,消除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就业需要的现象。这不但需要在培训体制上进行改革,也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丰富培训形式,正确处理好技能培训与通用技术培训、上岗培训和创业培训、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等关系,尽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培训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科学时报》 (2009-2-25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