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蓉蓉 郑千里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0-12 23:48:28
选择字号:
记中科大“英才班”:我们应注重自己培养未来的大师

 
中科大每年一度的“Robo-Game机器人活动周”是该校独具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图为中科大学生研制的机器人在表演提线木偶剧。李雅清/摄
 
[科学时报 易蓉蓉 郑千里报道]诞生于1978年的中科大少年班,故事颇多,2009年3月份以来,中科大的英才教育又添上“英才班”这一抹亮色。迄今为止,中科大已经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力学研究所等研究所签署协议,共同创办数学、物理、应用物理、力学、生物、光电工程、材料科学等7个“科技英才班”,旨在通过科教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培养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层次拔尖人才。
 
大国和强国需要科学大师的支撑
 
“中国的大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在新中国,我国本土上还没有培养出世界级的大师,搞教育的人们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只从国外引进世界一流科学家,也应该注重自己培养大师。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十年后、二十年后国际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中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这样介绍中科大兴办英才班的缘由。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世界级的科学家,需要高水平的科技人才。2020年科技发展规划已经出台,中科大的专业设置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发挥中科大的英才教育特色?”中科大副校长陈初升的这段话,表明中科大的校领导班子已经对科技英才的培养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发前后,都会在国内引发争论和反思:为什么本土中国人一直难以问鼎诺贝尔奖?
 
今年7月底至8月初,中科大的几位校领导对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名牌大学进行了深入考察。剑桥大学一位学院教务长介绍的情况,给侯建国留下了深刻印象:该学院教学以归纳式教学为主,不但学生的负担非常重,且不允许补考,淘汰率极高,但他们充满了对本校学生素质和教育品牌的自信。该学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官员也是剑桥的毕业生,他说那几年属于地狱式的魔鬼训练,Very Terrible(非常可怕),但是经过那一阶段之后,学生从基础训练到心理素质都没问题。
 
不仅剑桥大学如此,世界上其他著名高校也是这样: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学生每天要学习十来个小时,每周6~7天;培养了很多著名工程师的法国工程师学院,一二年级的学生也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
 
中科大学生在基础课时学习数学、物理的课程量,是其他学校学生的两倍。中科大较早就进行了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977~1999年,少年班毕业了810位学生,在学术界、工业界、金融界整体表现良好。如1991届少年班毕业生庄小威,就是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几乎获得了她这个年龄所能获得的所有的奖项。“填鸭式教育,学生的负担很轻。而越是探究性的学习、启发性的学习,学生付出的代价就越大,要接受高强度训练。但只要学生天资是够的,只要意志力够,就可以培养出来。”陈初升说。
 
考察归来后,陈初升大为感慨:“许多世界著名学府,都要求学生要有国际化的经历,我们也要国际化办学,学生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在学校校务会上说:全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对精英的培养无一例外都是剑走偏锋。”
 
发扬“所系结合”优良传统
 
“中科大的教育是所系结合,这也是在中科院这个大家庭中的好处。我们这个优良传统从建校就开始了。”陈初升说。
 
中科大历来注重结合国家战略需求设置学科专业。1958年开学不久,力学系系主任钱学森在全系大会上开心地说:“我给大家请来了几门‘重型大炮’。”他所说的“重型大炮”是指他为系里请来上基础课的科学大师:讲普通物理的严济慈,讲高等数学的吴文俊……
 
1959年5月,中科大建校不到一年,就被列为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排名第四,成为这批重点高校中最年轻的大学。1963年,中科大有了第一批毕业生,此后几年,中科大每年80%以上的毕业生,被分配到了国防科技领域和中科院研究机构中。由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在一定时期内毕业生需求趋于饱和,中科大适时调整了培养方案,更明确强调打好学生的基础,宽口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后可以有更强的后劲,可以根据科学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和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
 
2003年后,中科大再次高举“所系结合”大旗,在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与全院各研究院所相继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合作模式。
 
“探索所系结合的新内容和新形式,是中科大提出的‘135’创新发展思路中的5大工作重点之一。科教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科研式学习中处理好演绎式教学和归纳式教学的关系。中科大最应该在这方面作一些探索。演绎式教学,主要是灌输式,让学生背诵基本概念、用公式演绎方程式、做题目。这样虽然基础概念较扎实,但学生只会沿着既定的思路。而归纳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国内相对做得较少,这样做,老师和学生都需要花很多时间思考和准备,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对自己的教学要有所改进。”侯建国强调说,“归纳式教学对中科大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侯建国介绍,“科技英才班”采取本、硕、博的长周期培养,以及“两段式”培养新模式。本科生阶段在中科大完成两年半的基础课,在中科大和研究所完成一年的专业基础课,在研究所完成半年实习;研究生阶段在中科大和研究所完成半年基础课,在研究所从事三年半左右的科研工作。英才班的学生是从高考优秀学生中录取,或从大学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实行灵活的动态管理模式。
 
比如光电工程专业,中科院有7大光机所,跟国际前沿的差距很小,但是从社会上找到满足它需求的学生非常少。如果所系能够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双赢。陈初升介绍:“当长春光机所所长得知第一批所系结合的名单中没有他们,专程赶到北京找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游说,总算挤进来了。”
 
中科大华罗庚班(数学班)30个学生已经完成选拔,经过面试、开小班、导师指导;严济慈班(物理班)的第一批学生也已经到位。
 
材料科学英才班则与中科院沈阳金属材料所合作。国家在大飞机、航天器、新一代发电机上有重大需求,但以前中科大只有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专业,没有金属材料专业,与金属所一拍即合。在本科生的第五学期末,沈阳金属所到中科大力学系、化学系、物理系宣传,二次招生,第六学期组班上课,开金属材料的课程,再带学生去研究所做实验。学生也慢慢进入研究生教育的学习,有的本科生阶段就能写出好论文。
 
“我们以英才班为牵引,引起对教育教学的全面改进和思考,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针对所有学生,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侯建国强调说,所系结合是中科大的优势,在新的形势下,要研究和发现新的培养模式,两段式、长周期、三结合。对优秀学生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有专业选择的自由,有学习进度的自由,尤其是接受能力快的,有能力多学的,要多参加一些科研活动。
 
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
 
中科大目前正在展开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研讨,持续开一个学期,英才教育是主要研讨内容之一。侯建国介绍说:“这个会已经筹备了很长时间,过去两年才开一次,每次开一两天,这次要开3个月。我们既然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如何搞好中科大的本科教育,就必须进行深度思考,并出台一个纲领性文件。”
 
“要培养学生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英才班学生前两年的数学和物理课都相同,打下很好的基础。我们的实施步骤都要做到符合科技自身发展的需求,随时进行动态调整。中科院的研究所都活跃在当代世界科研前沿,对前沿需求掌握敏锐,我们可灵活设置专业。”陈初升介绍。
 
中科大建校之初,就要求学生在5年里完成7年的学业,基础课选用最深、最难的教材,专业课教材吸收最新科技成果自编。高年级学生进入研究所实习,接受科研训练。学生毕业后,择优分配到中科院有关研究所工作。“中科大要打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这张牌。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要更加扎实。”侯建国说。
 
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最重要
 
从2004年到2008年,陈卿曾经担任少年班管委会主任,全过程参与了少年班学生的招生、管理、培养工作,2009年又参与到华罗庚班的招生培养工作。他对英才教育的培养有自己的看法,就是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最重要。
 
“一个年轻学生如何成长为有建树的科学工作者,我们认为对某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很重要,毅力和平常心也很重要。如果说兴趣爱好是鼓舞前进的动力、是帆,那么毅力和平常心就是舵,能使人们在追求科学的漫长人生历程中保持方向,不受到其他诱惑的影响。”陈卿说,鼓励和引导喜欢数学的学生学数学,开“小灶”是通常的做法,但针对不同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做法,才能真正做到个性化培养。
 
一位来自边疆小城的学生,2008年获得了省级数学竞赛一等奖。在面试中得知他是凭着兴趣自学数学,思考了很多问题。进入中科大后,他成了全年级学习上最活跃的学生之一,他的提问给每位任课老师都留下了深刻印象。2009年夏天,尽管除数学以外的科目成绩并不突出,他还是如愿入选第一期华罗庚班。
 
“我们经常提醒他要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告诉他学习数学、追求真理是一个漫长的路程,不必在乎眼前的一点点成绩,保持平常心很重要。我们希望他一年级圆满完成正常的课程学习就可以,但这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因此我们推荐他阅读一些介绍数学历史和数学进展的课外书籍,让他自己寻找答案,并定期与老师讨论,交换学习心得,进一步培养他对数学的兴趣。从二年级开始,我们有计划地指导他阅读一些课外书学书籍。现在,我们欣慰地看到他正在健康的成长。”陈卿介绍。
 
少年班学院执行院长陈旸娓娓道来,讲述了一名破格录取到严济慈班的学生的故事:那天早上8点开始面试,计划根据数学、物理成绩挑60个人。一早就有个学生在那里等着,辗转找到陈旸,问能否给一个面试机会。“我看他非常渴望来英才班,而且资质也的确不错,就给了面试的机会。”陈旸笑曰,“那孩子说话的节奏很快,希望他如愿以偿,今后在少年班学院的进步也不慢。”
 
少年班学生绝不是神童
 
2008年11月成立的中科大少年班学院,有点类似于书院,有15个专门负责学生管理的老师。
 
“我们学院的办学特点是专门化、交叉化、灵活多样。”陈旸介绍说,英才班实行滚动机制,有两次滚动的机会。“两年后,只有‘滚’出来的,没有‘滚’进去的。”
 
“之前的一些报道认为,少年班的学生年龄小,是一些‘神童’,这有些片面性。我认为,他们勤奋、创新思维比较好。到了大二之后,比起普通班的学生,少年班学生的后劲就凸显出来,学习普遍要轻松得多。”陈旸说,“我们的教育应该尽力抢救、最大程度地提倡学生的创新能力,尽力把应试教育的烙印搞得浅一点。”
 
“非形式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课程培养、科研活动,还注重非形式教育,把学科的融合延伸到学生的宿舍中去。宿舍里有自习室、阅览室、交流室,每个宿舍4个人,可能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有,大家的知识就可以交叉,讨论问题思路很开阔。如果有条件,我们想设数学、物理、化学的讨论室,选出一位学生当擂主,其他人来打擂台。”陈旸介绍说,“这些孩子都很可爱,求知欲和自主性都很强,少年班整体也是正面向上的。这得益于早期少年班毕业生优异表现的带动作用,榜样的力量无穷。”
 
据悉,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不受打扰,中科大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拒绝记者采访在读的少年班大学生。
 
此前陈旸一直从事物理化学研究,2008年底,侯建国请陈旸做少年班学院执行院长。陈旸对记者直抒胸臆:“侯建国校长‘游说’我:‘教育和培养人才是大学主要任务之一。’所以我就服从了中科大的教学需要。”
 
英才教育绝对不能“圈养”
 
“若圈一个班的学生像圈羊一样,这思路肯定错误。不一定这群羊就比那群羊好。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培养的方式。人才要PK,不要千篇一律吃干草,这不利于羊的成长。吃干草还是新鲜草,要让羊自己选择。”中科大物理学院副院长叶邦角教授认为,我国现在的教育是继承很多,批判很少;灌输很多,启发很少,鲜有教师能做好在批判和启发中教育,让学生独立思考、挑战权威,许多老师还是“满堂灌”。用最短时间把现有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没错,但“满堂灌”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
 
“严济慈班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因材施教,才能做好英才的培养。”叶邦角说,严济慈班可以把量子力学的课程从三年级提到二年级上,让学生尽快地进入科研状态。稳妥是一个方面,但也要打破常规。教师要把课堂教学更艺术化、生动化,不能把应试教育从高中延续到大学。一门课程80个课时,老师可以留一小半的时间给学生讨论、调研、查资料,这样学生会对学到的知识更加记忆深刻。
 
叶邦角的想法是:中科大的英才教育,要选拔最好的学生,要用最好的老师和最新的教学方法。一二年级是学生的基础课,不单是老师授课,学生也参与进来,开展DIY式学习,把研究融入到学习中,结合所学的知识及现代科技进展,写一些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小论文、小报告,有自己的想法。哪些有创新性的,可以挑出来在班级演讲,再到全校范围内评比。“我们的《电磁学》课程已经在这方面作了十多年的尝试,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过去那些在小论文演讲中获奖的学生,思维都很活跃,成绩都很好,大部分一毕业就被世界著名大学录取。”叶邦角说。
 
《科学时报》 (2009-10-13 B1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