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洪蔚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6-10 7:0:8
真人真知吴大猷 写在吴大猷诞辰百周年之际
 
北冥有鱼,化而为鹏,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庄子·逍遥游》
 
“真人真知吴大猷”是李政道为恩师吴大猷所做诗赞中的第一句。在北京举行的吴大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上,这句话再次被吴大猷的后辈学子们提起。
 
6月7日,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可谓中国科学界的一次“群英荟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朱光亚,北京大学原校长陈佳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以及台湾“中研院”院长翁启惠等,通过书面发言和即席发言,表达了对吴大猷先生的追思、缅怀、感激与景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等2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160多人出席了纪念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国桢主持。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今天,我们纪念吴大猷先生诞辰100周年,缅怀吴大猷先生对中国科学与教育事业,特别是对中国物理学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吴大猷先生献身科学的优秀品德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路甬祥在发来的贺信中这样写道。
 
在这封由李静海代为宣读的贺信中,路甬祥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8个字高度评价了吴大猷的科学人生。他写道:吴大猷先生治学严谨,为人正直、诚恳,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他在90多岁高龄时,仍坚持授课。1933年,他曾进行过高次离化离子的计算;60多年后,他和学生利用计算机重新计算,结果一致;直到1997年文章发表,他才如释重负。1999年,他已92岁高龄,与人合作编写了《气体和等离子体的动力学研究》;同年,他因病住院,仍惦记着要去北京大学收集资料,用以编写《中国物理发展史》。吴大猷先生于2000年3月4日在台湾大学医学院逝世,他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陈佳洱在现场发言时,追述了吴大猷在抗战中的一段往事,进一步印证了吴大猷对科学与教育事业的执著。1934年到1946年,吴大猷先后在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任教。其间,日寇入侵、轰炸不断、物价飞涨,教学与生活条件都极为艰苦。但是,吴大猷依然以坚毅的心态专心研究,乐于教学,获得了当时在教学与研究两方面的卓越成就。培养了马仕俊、郭永怀、马大猷、虞福春、杨振宁、黄授书、张守廉、李荫远、朱光亚、黄昆、李政道等一批国际知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将这批学生比喻为“从不易得的群英会”。50年之后,他回首往事时,还兴奋地说:“对着这样一群学生讲古典物理学中最完美的一部,是最愉快的一大事也。”
 
胸怀两岸,心系故里
 
吴大猷先生热爱祖国,为推进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在纪念会上,周光召通过一段亲历的往事追忆了吴大猷胸怀两岸的高远境界。上世纪80年代时,中国物理学界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交流,但苦于不是国际物理学会的会员。按照国际物理学会的规定,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物理学会成为其会员,而当时我国台湾的物理学会已经取得其会员资格。于是,周光召在李政道的建议下,找到了吴大猷,吴大猷便积极促成此事。最终,海峡两岸的物理学会,分别以国家和地区的身份,双双成为国际物理学会的会员。周光召说:“加入国际物理学会,对中国大陆的物理学界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这也是周培源、钱三强、严济慈、吴有训等老一代物理学家的共同愿望。”
 
1992年,吴大猷在阔别46年后,首次重返祖国大陆,在面对跟踪而来的台湾记者的频频发问时,吴大猷从容应对。周光召回忆说,他的应对始终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思想:“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两岸都要努力把科学搞上去。”
 
南开大学原校长母国光说,吴大猷晚年曾有回祖国大陆定居的想法,他曾给自己的堂弟吴大任的夫人写信说:“南开大学如可能给我一个名誉教授,可不给薪金,但给我住的地方,如医药问题容易,我可以考虑在母校终老。”
 
吴大猷的甥辈韩汝珊、韩汝琦在发言时,也回顾了吴大猷晚年对家乡故土的依恋之情,甚至在弥留之际,吴大猷还在叮嘱安排赴北京的事宜……
 
师恩深重
 
“我的启蒙老师是吴大猷,我想念他。”李政道以这样一句简单、朴实又动情的话语,开始了他在纪念会上的发言。他说:“我一生最重要的一次机遇出现在中国抗日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那时我是昆明西南联大二年级的学生,尽管我是低年级学生,吴老师还是选了我和朱光亚一起去美国深造。”
 
“吴老师给了我这样重要的机遇,改变了我的一生,所以我也一直考虑,如何为年轻一代的祖国青年制造同类的机遇。”1979年,当时中国大陆既没有TOEFL也没有GRE,李政道大胆设计了CUSPEA项目,10年中选送了915位中国大陆物理学优秀毕业生赴美国深造。1981年,他又将该项目推广到生物领域,培养了425位优秀生物科学博士生。李政道说:“915+425位优秀学生出国深造的机遇,是和当年吴老师在西南联大给我提供的机遇相类似的。现在我们饮水思源,都应该感激吴老师。”
 
杨振宁在发言时,追溯了吴大猷在学术思想上对自己的影响之后,出示了一封早年自己写给吴大猷的英文信。这封信是在他得知李政道和自己即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候写给恩师的。在信中,杨振宁表达了深切的感激之情。他说:“如今吴老师已经作古,而我也走到了人生的边缘。然而,当年信中的那种感激之情,现在也依然充斥在我的心中。”
 
吴大猷的另一位学生朱光亚因病未能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代为宣读了他的发言——《深切怀念吴大猷先生》。在这份纪念文字中,朱光亚回忆,当年曾委托自己的儿子朱明远为老师吴大猷带去礼物,老师深情地把自己使用了多年的一支派克笔交朱明远带回来,“当我接到这枝笔时,犹如见到了自己的恩师”。
 
此外,来自台湾的物理学会原会长、“中研院”物理所原所长李定国,代表台湾学界在纪念会上发言,并代为宣读了台湾“中研院”院长翁启惠撰写的贺文。
 
“真人真知吴大猷,巨鹏飞舞逍遥游,翼若垂云,背负青天,莫之夭阙”,这是李政道为吴大猷老师所做的诗赞的全文。他说:“吴老师不仅是著名的、极有权威成就的、世界级的大物理学家,是物理学界的大鹏,也是庄子笔下的真人,他的知识是真知,他本人是真人。”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