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08-3-25 14:45:35
首次发现测量动物情感方法 华裔科学家研究获历史性突破
相关成果3月26日发表在《PLoS综合》

华裔科学家王浩然在多伦多大学实验室內展示超声波探測器。
(图片来源:星岛日报网站)
 
据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华裔科学家、前北京大学医学副教授王浩然主要参与、加美合作研究团队进行的一项科学实验,近日首次发现动物情感调控的神经分子机制及定量实验方法。这一发现被科学界称为里程碑式的历史性突破。
 
情商与智商是人类最重要的智能标志。积极正面的情感有利于身心健康,负面的情感易导致疾病。要了解人的情感如何受大脑调控,必须从生物学上的神经分子机制入手。而要解开这个谜团,必须先打破情感抽象与变幻莫测的状态,对情感建立一种定量研究的方法。即在实验研究上找到一种科学有效的“量化”、或“测量”情感的方式。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Yeomans实验室华裔研究科学家王浩然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发现,雄性小鼠在一些情绪兴奋的场合(比如与雌小鼠久别重逢),要表达美好、喜悦、高兴、愉快等正面情感时,会发出一种特殊频率的超声波。雌性小鼠在受到攻击或被强制交配等场合,要表达厌恶、恐惧、痛苦、愤怒等负面情绪时,也会发生一种复合声音(squeak)。特性不同的声音,不仅可以表现完全相反的情感,也可以表达情绪的强弱变化程度。
 
根据这种现象,他们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测量”小鼠情绪变化的模式,具体方法是使用超声波探测器“收集”小鼠在不同生活境况及情绪状态下的叫声,再通过计算机软件将叫声转成声波图形,量化小鼠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的数量和强度,从而监测出小鼠的情绪变化及其强度。
 
以上述情感测量模式作为一个基础工具,王浩然与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动物情感调控的神经分子机制。大致的方法是先确定一些可能与脑功能和人类精神与神经疾病密切相关的受体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在实验小鼠体内删除这些基因,再通过超声波监测的方式,对转基因之后的小鼠情绪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人员通过这种比较研究,在了解情绪调控的神经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和发现。
 
王浩然表示,建立这样一套动物情感的“定量”研究和实验方法,再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开拓性动物实验研究,从而发现情感的重要神经分子机制,可以说是情感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由加美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自2006年11月起在多伦多大学Yeomans实验室展开上述项目实验研究,其成果将在3月26日发表在国际权威的科学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
 
王浩然在中国河北医科大学取得医学硕士学位后,于1997年在日本鸟取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他曾任日本文化科学部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日本鸟取大学医学部助教,北京大学神经科学副教授。2001年11月起任多大心理学系访问教授兼博士后研究员,后任多大心理系研究科学家。此次研究项目由王浩然完成大部分实验构思设计、数据分析整理及论文写作工作。参与的研究人员还有来自多大Yeomans实验室、美国西北大学、美国健康研究院的科学家。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