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杨新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9-25 3:31:17
看中国古今天文大发现
《中国天文大发现》书评
 
9月23日,“神七”发射进入倒计时。电视里、报纸上、网络中,“神七”的消息铺天盖地,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于此。
 
那你知道我们这一天文大国从古至今都有哪些重大发现?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天文大发现》让你看到中国天文史上重大发现的完整面貌。

 

《中国天文大发现》从古代和现代两个不同时期梳理了中国天文学发展过程中重大发现。在该书的古代部分,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陈久金将他多年的“积蓄”——收集的相关数据和资料、研究的成果,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串联起来,讲述了古人如何以太阳出没方位和三辰定季节、四分历何以被发现,介绍了古人所发现的交食、五星运动、岁差和潮汐及异常天象的发生规律。而在现代中国天文学的篇章里,该书的另一位作者、紫金山天文台客座研究员张明昌主要介绍了近现代我国在小行星、彗星、恒星、行星、致密星以及星系方面的重大发现。
 
围绕“发现”二字展开叙述
 
近几年,随着国人对天文学的热情高涨,有关天文学方面的科普书也日益增多。与其他书相比,《中国天文大发现》有何特别之处?答案是:它是第一本介绍中国天文史上的重大发现的书。
 
众所周之,中国是一个天文学古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享有盛誉。天文学的成就又可分为“发现”和“发明”。顾名思义,“发现”与“发明”两者大相径庭:前者是指人们认识、了解了某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如通过观察总结出了五星运动规律;后者则是指人们创造了某一个原本不存在的事物,如中国天文仪器的制造和改进、中国特色星表星图。显而易见的是,每每提起中国古代天文学,大多数人脑海中显现的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发明,如古代观象仪器,可是真正能道出天文发现的人为之甚少。陈久金说,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都有很多天文发现值得大书特书。因此,《中国天文大发现》紧紧围绕“发现”二字展开叙述,让更多的人看到的是古人的大发现。
 
该书从古代、现代分别介绍了我国天文学两个时期的有关发现。天文学通常以望远镜的发明应用来划分古代和现代,而《中国天文大发现》一书则是以中国天文学会的建立为分界岭。从明清两朝开始,中国天文学研究进入低谷。尔后,西方传教士将望远镜带入了中国。但因当时的各种原因,望远镜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1922年,高鲁等人成立了中国天文学会。至此,中国天文学家开始用望远镜探测作研究,中国天文学步入了现代时期。因此,该书不是以中国出现望远镜开始划分。
 
以中国天文学会建立为划分,中国古代天文学和现代天文学两者的时间没有衔接上,但这并没有造成该书的前后内容断层。在现代部分,张明昌在介绍每一个星系的相关发现时,都会从其首次相关发现开始一直讲述到目前的研究现状,以此使读者对该星系的发现过程有完整的了解。譬如在讲述彗星的发现时,先以《左传》、《乙巳占》中有关彗星的引文及国外彗星引发的故事开篇;尔后便讲述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英国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是如何揭开彗星神秘面纱的;还介绍我国何时发现彗星以及目前研究情况。
 
彝族十月太阳历
 
《中国天文大发现》开篇不是直奔主题讲述星系何时被何人发现,而是介绍了古老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彝族十月太阳历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有什么必然联系吗?陈久金表示,彝族十月太阳历发现具有双重价值:通过研究发现,它起源和植根于我国最古老的历法——阴阳五行历,而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历法是密不可分的;而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发现一事,在20世纪是中国天文学界的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有几个民族学家调查发现了彝族十月太阳历。但是他们并没有对这一概念给出精准的解释。上个世纪70年代末,还是青年的陈久金为了开展彝族天文研究,有幸认识了著名的民族学家、历史学家刘尧汉教授,因此接触彝族十月太阳历。至此,陈久金与刘尧汉一同研究彝族天文历法。1981年,南京大学原天文系主任卢央教授加入了他们这个研究小组,但此时他们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彝族十月太阳历上。他们通过星占资料找到了一些间接的信息,在不懈的努力下最终在雷波县找到了曾直接使用过十月历的群众。尔后,他们将研究成果写著成书——《彝族天文学史》。
 
彝族十月太阳历虽然不是被刘尧汉首次从彝族闭塞的山寨中发现,但陈久金认为刘尧汉却将此前的民族学家口头调查和传说,引入了天文学界并使得天文学家对彝族十月太阳历开始作实质的调查研究。刘尧汉明确指出的“十月太阳历是彝族自己固有的历法”,否定了 “彝历‘由汉人传授而来’”的猜测。陈久金评价说,刘尧汉对彝族十月太阳历的贡献毋庸置疑;他自己与卢央则是从科学角度给彝族十月太阳历一个确切的定位。
 
古今文化精彩各异
 
翻开《中国天文大发现》,不会有枯燥乏味之感,不会让你昏昏欲睡,因为其中有精彩的故事等着你。品读《中国天文大发现》时,不难发现古代和现代两部分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韵味:陈久金著述的古代部分,生动真实的故事以及手绘插图中都弥漫着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神秘色彩。譬如在谈到中国古代重视交食之事时,陈久金举出历史上曾发生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古代帝王如何重视及其原因:汉文帝继位第二年发生了一次日食,文帝很重视,并慎重下达过一份《日食求言诏》以广听民众建议。
 
而张明昌写的现代部分条理清晰,一个又一个星系发现的趣事也会让你爱不释手。现代部分最大特点在于,张明昌讲述了中国现代天文学发展过程中曾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却被人们忽略的老一辈文学家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发现。他如何发现这些老天文学家还有一段小插曲:起初,他认为中国现代天文学中大部分发现已经广为人知,没有什么可写,于是他再三推辞写书之事。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天文学家李元得知此事后,给张明昌推荐了几本参考书,并劝他答应写书。看书后,张明昌发现中国有一些老一辈天文学家对中国现代天文学可谓作出了重要贡献,却被遗忘了,顿时萌生了一个念头:一定要将这些历史故事梳理出来流传于后世。于是,在这本书中你能看到一些不太熟悉的天文学家的名字、面孔、故事。
 
“《中国天文大发现》很有意义。”陈久金说,“写这本书紧紧抓住了‘中国’二字,很多发现是对世界的天文学都有所影响的。”比如,据了解,在望远镜发明之前的95条彗星记录之中,至少2/3的资料来自中国的史料。
 
《中国天文大发现》是一本科普书。对天文学者而言,这本书仍然有一定启发意义;对普通读者而言,能帮助了解我国天文学发展概况。 “一个人关注星空,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张明昌表示,天文学对人类发展、科学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天文学应该引起人们重视,希望这本书能吸引读者对天文的兴趣。
 
《科学时报》 (2008-9-25 科学 文化)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