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宋智 文婷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9-23 3:0:59
科学时报:“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碰撞”
 
新学期开始,首批“9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而陪伴在他们身边的辅导员也有很多“80后”的身影。苏州大学这届新生辅导员共有22名,“80后”占到近半数。在网上,“80后”和“90后”之间的口水战总是吸引大家关注的焦点,当他们在师生关系中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80后”、“90后”是朋友
 
在“90后”眼中,“80后”是离他们年龄最近的哥哥姐姐,而他们自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当这些“90后”大学生面对“80后”辅导员时,一种不服输、不盲从的劲儿也时不时显现出来,辅导员强制性的命令、训导的口气并不能令他们信服。“如果能从行为习惯及心理上真正引导、守护我们,那才是一位好老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新生小汤说。
 
在小汤的眼中,他们的辅导员陈贝贝就是这样一位“守护神”。军训期间有同学身体不舒服,甚至有时候同一天有好几个同学生病,为此,陈贝贝不停地奔波在训练场和校医院之间。
 
面对各种社团铺天盖地的宣传海报,小汤感到眼花缭乱,无法作出选择。“老师的话真的有醍醐灌顶的作用,在辅导员老师的启发下,我一遍遍问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什么对自己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脑袋就慢慢变得清醒了。”小汤说。
 
年龄上的相近也为沟通创造了不少便利,虽然开学还没几周,小汤他们班已经和辅导员用上了短信、QQ等聊天工具,现在正准备创建一个专属于他们班的QQ群。“在网上,陈老师会帮我们解答一些有关专业学习上的问题,她还常向我们介绍学长们的成功范例,我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贝姐’。”小汤说。
 
这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原先游离于学生群体之外的辅导员真正融入了这些“90后”大学生的生活,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作出抉择时他们会想到向辅导员寻求帮助。
 
不用成熟的眼光
 
看待不成熟的“90后”
 
今年刚担任苏大商学院08级辅导员的丁良超也是一位“80后”,在他的眼中,这帮“90后”的新生视野广、才艺多。丁良超班上106个同学当中,有20%的同学都拥有文艺特长,有的同学甚至拥有钢琴10级的水平。
 
然而,“90后”承受挫折的能力确实相对较弱,在开学时举行的英语分班考试中,有一个学生没考好,没能被分到快班去,这个学生感觉很失落,在班上哭了起来。“他们在高中时几乎都是尖子生,有优越感,所以一旦遭遇低谷就会有比较大的情绪反应,不过这都没关系,因为大学之“学”在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经过四年的锻炼,他们应该会成熟。”丁良超说。
 
已经第二次带新生的陈贝贝觉得,这一级的学生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比较“闪”,也就是说他们个性张扬,在同学和老师面前都不拘谨。军训期间她曾组织过新生与教官的联谊活动,在活动期间,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女生都非常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才艺,完全没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犹豫之态。
 
开学之初,还有学生向陈贝贝建议,是不是可以给寝室来个改头换面,铺个地板或者地毯,辟出个小角落来设个小吧台,大家周末在一起喝喝饮料聊聊天。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学生们从不羞于表达。
 
在陈贝贝看来,“90后”并不特殊,社会不能用成熟的眼光来看待还不够成熟的他们。事实上,比起“80后”一代缺乏理想,找工作时又盲目跟风相比,“90后”不仅有强烈的成才愿望,而且更加有理性的认识。
 
《科学时报》 (2008-9-23 校园)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