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张巧玲 李澄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9-19 3:3:33
中科大首届毕业生颜基义:天下之学 何如此乐
 
颜基义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数学与计算技术系,1963年留校任教;1978年始,在中科大研究生院(后更名为中科院研究生院)任教。当记者打电话给颜基义,希望他能谈谈中科大建校50周年,已近古稀的颜老欣然答应。
 
“我是中科大的第一届毕业生,到现在整整50年过去了,中科大留给我的点点滴滴一直到现在都印在我的脑子里,那种情感永远无法割舍。”颜基义由衷地感慨。
 
印象深刻的开学典礼
 
颜基义是从广西考入中科大的一名普通学生。接到中科大的录取通知书后,颜基义迫不及待地提前一个礼拜就到学校报到。学校老师热情接待了他们,给他们安排了宿舍,而他们也早早加入到了建校劳动的队伍中。“那时候学校还在仓促建设中,校园后面小树林的草都长到快一米高了。那时系里还正在筹建计算机工厂,我们也去参加一些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更让颜基义激动的是,在开学典礼的前一天,他们第一次见到了郭沫若校长。那天上午,学校的礼堂里早早就坐满了人。礼堂太小,座位不够,过道四周密密麻麻都是人,水泄不通。郭沫若校长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出现在舞台上,微笑又和蔼地频频向学生招手。然后他朗诵了亲自撰写的中科大校歌歌词,并介绍著名音乐家吕骥,让他教大家唱校歌。
 
颜基义说,虽然郭沫若当时讲话的内容他已记不完全了,但郭沫若当时朗诵校歌歌词的那种特有的姿态、那种特有的声调,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他脑海里:“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科学的高峰在不断创造,高峰——要——高到——无——穷——”
 
“我们回到宿舍后,我们许多同学还模仿郭老朗诵的声调。”颜基义笑了笑说:“表面上大家在‘学舌’,学郭老的声调,其实无形中中科大校歌的思想已深深地融进了我们的心里。”
 
大师就在身边
 
颜基义所在的系当时叫做应用数学与计算技术系,是全校名字最长的系。当时中科大一共有13个系,各系一律按序排列,应用数学与计算技术系排序是11,因为是58级,连在一起就是5811。让颜基义备感自豪的是:他们的大学基础课——微积分是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亲自执教,而且一教就是整整3年。
 
颜基义让我看了他收藏的一张华罗庚给他们上课的照片,当时颜基义就坐在第一排。“这张照片非常珍贵,我一直保留着。”颜基义说,语气中流露着自豪。
 
“当时我们个个高兴得不得了。”颜基义清晰地记得,他们上课的教室在教一楼一层第一教室。每次华罗庚一走上讲台,很少有废话,拿起粉笔就开讲,而且不时在小小的讲台上踱来踱去。还不时地点上烟,拿在手里吸上一口,很快就吐出。同学们常开玩笑地说;别人是吸烟,华先生却是吐烟。
 
“华罗庚不仅是著名的数学家,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他讲课非常注意讲授学习的方法、研究的方法。这使得同学们大受教益。”颜基义说,华罗庚将他这3年的讲课内容融聚成了一门经典的课程——《高等数学引论》,这本书一共三卷,每卷都有上下册。
 
“这门基础课就像一个硕大的基础平台,各部分的内容不是简单地‘拼接’而成,而是有机地贯连在一起。各部分之间看似迴异,却有‘幽径’相通,而且还留有足够的伏笔,成为学生们跃上更高平台的坚实起跳点。”颜基义说。尽管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但华先生这门课程、这门讲义依然还在他学生们的心中熠熠发光,他的智慧依然还在课堂上给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带来新的启迪。
 
“华老一些著名的经典格言,像‘读书从厚读到薄,从薄读到厚’、‘深入浅出是真功夫’、‘要理解好N-维,先要搞透1-维’……这些已经一代代地在讲台上点化为精彩的教育华章!”颜基义在他写华罗庚大师讲课的诗中颇有感慨地写道:“五十年后看,化作一片乐。呜呼,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
 
我们这一家
 
有意思的是,颜基义这一“大家”中有很多USTCer(科大人)。这个“大家”中有7个人毕业于中科大,其中他的弟弟和女儿都是在他的影响下选择了攻读中科大。这样的环境,决定了他对中科大的特殊怀念、特殊寄托。
 
老伴梁珍璇从福州考入中科大,和颜基义同专业同一个班。相似的背景,相似的环境,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让处在动荡年代的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毕业后,梁珍璇进入了中科院数学所工作,40余年的风风雨雨,两个人相互扶持着走到现在。
 
考上大学第二年,颜基义利用假期回家探亲。当时,能上大学在当地还是一件比较轰动的事情。颜基义把一年的所见所闻都告诉了家里,那些毫无架子、亲切和蔼的老师,那些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同学,那个充满了浓浓学习气息的校园,都深深地印在了颜基义的弟弟颜坤的心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的校园精神,更令颜坤向往不已。在哥哥的影响下,第二年,颜坤毅然选择了中科大,进入了生物物理领域。
 
颜基义的女儿颜文红从小到大学习一直很优异,高三那年选择哪所大学这个问题摆在了全家人面前。“一个学校受不受人尊重,要看他的老师怎么样;一个学校可爱不可爱,要看他的学生怎么样。这两条中科大都做得很好。虽然中科大地理位置比较偏,但确实是学习的好地方。而且,中科大尊重学生的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父母的言传身教,让颜文红坚定了选择中科大的决心。
 
1987年,颜文红进入了中科大化学系,认识了同样从北京来的、也是后来成为颜基义女婿的肖文中。而更加凑巧的是,肖文中的父母都是中科大力学系毕业的。
 
女儿毕业后,回到北京,正赶上当时出国留学学外语的热潮。中科大自由进取的风气,塑造了中科大人创新活跃的精神。每个周末,颜基义家里都要举行一个Family English Club。四个人都用英语交流一周的所见所闻,报告一下工作上的进展,其乐融融。如今,颜基义的女儿女婿都在美国工作定居。
 
“有时候我们两口子和肖文中的父母参加老年人聚会,别人知道了我们四个都是中科大的,都特别惊奇。也是因为中科大这种缘分,让我们两家不分彼此。有时候我和老伴去美国看女儿,他们就来帮我们看看家,打扫打扫屋子。”颜基义说:“中科大朴素的务实精神都在我们两家身上保留着。”
 
不是为了回顾而回顾
 
“我这一生,当我进入中科大这个圈子后,就一直处在这个圈子里,或者处在教育这个圈子里。毫无疑问,我对中科大的感情非常深,不过现在我们回顾在中科大的经历,不是为了回顾而回顾。”颜基义打开了他的电脑,给记者看他写的关于现代高等教育的四大问题,这是在他接到记者的电话后特意做的“功课”,也是他从事了近30年教育工作的一些感慨。
 
“现在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中科大,尤其在创建时是看不到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随流从众现象过于强大;缺失人文精神只能造就‘知道分子’;对教育的开放性理解得偏颇等。”
 
颜基义说:“中科大最重要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地位很高、很突出,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他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在政治学院的大操场上,郭沫若、华罗庚、郁文等一批大师和领导在水泥地上与同学们席地而坐。当时是头上太阳晒着,地上水泥板烤着,这样的大师、这样的校长、这样的书记就这样和同学们一起欢笑。这种动人的场景,永远定格在同学们的心灵中。“其他著名大学的校友往往感到不可理解:为什么中科大的校友在谈论往事时,总是带有一种崇敬和歌颂的口吻。我的理解,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颜基义回忆说,在华罗庚给他们开课不久,社会上正掀起一股很强大的运动,就是关于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大辩论、投入全民性的大炼钢铁运动等。而且从1958年10月13日起全校停课,以整风的方法进行学习并贯彻中央的教育方针。当时在其他高校,对数学课程基础理论体系的批判已如火如荼,许多的学术权威成了批判的对象。更有极端者,把教师轰下台,学生自己讲课,摒弃数学分析的“ε-δ”语言体系,拒绝接受严谨的数学基础训练。但是中科大领导仍坚持“尽可能地保证课程的教学时间,足够重视自然科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在停课两周后就恢复上课,华罗庚也依旧按照他预先考虑好的方案不折不扣地、有条不紊地坚持实施下去。
 
“对于一所高等学校来说,学生处于主导地位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说到底,一个学校要办得好,根本上得靠‘两个力’,一个是老师的‘拉力’,一个是学生的‘推力’。而中科大正是将这‘两个力’运筹得很到位的一个好学校。”颜基义如是说。
 
《科学时报》 (2008-9-19 热烈祝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50周年)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