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师昌绪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7-21 2:27:41
师昌绪院士:忆唐敖庆先生
 
惊闻唐敖庆先生不幸逝世的消息,深感悲痛。我与唐先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事多年,深知唐老为人正直,一心为公的高尚品格。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时,我就与唐先生相识,我们的相知相敬则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建立与运行期间,共事中建立起来的。
 
1986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通知》。通知中任命唐敖庆先生为第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同年3月21日,我被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任命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从此,我与先生开始共事4年。
 
今天的科学基金被誉为培育创新的“沃土”,这离不开第一代科学基金工作者在这片“处女地”上的艰辛开拓。
 
基金委成立伊始,唐先生等人深感科学基金对我国基础研究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为了如何更好地开展科学基金工作殚精竭虑。
 
在基金委第一届第一次全委会上,唐先生提出了“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十六字评审原则,并一直沿用至今。他领导建设了一个在科技界享有盛誉的专家评审系统,成为科学基金工作的重要依托。唐先生还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评审原则。他要求全委工作人员务必做到不走后门、不递条子,自己以身作则,在任期间从不干扰评审专家对项目的评审工作。对希望他在评审资助项目上给予关照的同志,他总是婉言回绝,让这些项目平等参与评审,对于未能命中的申请,他总是耐心地指出不足之处。
 
正是由于先生的率先垂范,科学基金形成了依靠专家的良好风气,科学基金的评审专家系统被科技界公认为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经过这个专家系统评审资助的项目,被公认为能体现学术水平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这一整套评审机制,对科技人员产生了很好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唐先生工作作风民主,经常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决定基金委的大政方针,而且透明度相当高。对于一些他不太认同的事,在经过认真讨论以后,他也能欣然作出正确的决定。
 
其中一个例子让我记忆深刻。
 
1986年,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的武衡同志对恢复在“文革”期间停了多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非常关心,并提出只有中国科学院或者基金委有能力承担这项工作。当时,基金委内部对这项工作存在较大争议,有的同志认为此项工作难度较大,且易得罪人,态度并不积极。当时的常务副主任胡兆森同志和我则认为通过自然科学奖的评定,可以了解全国基础研究实力的分布。而且,该奖项也会是科学基金成果的一种体现形式,因此力主承担这一任务。在唐先生的支持下,经过大家多次的磋商讨论,统一认识,化解分歧,基金委在1987年恢复了评奖工作,次年又扩大到港澳地区,到1994年先后评了4次。后因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奖励办公室,基金委承担的这项工作才告结束。在此期间,我们处理了多项有争议的项目,由于评审工作坚持公平、公正、严谨和透明的原则,受到了科技界的广泛好评。
 
作为一个科学家,先生拥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深思远虑的作风和习惯,他是我国量子化学的领军人物,曾获得过我国最多最高的化学奖励。他连续4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并获得1993年度陈嘉庚化学奖和1995年度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他审视前沿、精心规划、严谨治学、扎实细致、尊重同行、协同创新,勇攀科学高峰;在指导培养研究生过程中,他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对于科学事业,他殚精竭虑,毕生奉献。
 
作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和高尚科学道德的科学家,唐先生作风严谨、谦逊谨慎、堪为师表,是吾辈学习的榜样,他的崇高品德和大家风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在国家走向富强的今天,先生的精神应大力提倡。
 
谨以此文悼念唐敖庆先生!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 科学时报记者陈晨 编辑整理)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