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发布时间:2008-7-9 16:25:49
“特别优秀”谁说了算 自主招生评价体系亟待规范
 
调查发现,从2003年开始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一直被说成“戴着镣铐跳舞”。因为所有参与自主招生的考生,只有在高考成绩达到生源地同批次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下,才能享受到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但近年来,随着高校从试行的20余所扩大到2008年的68所,这一硬性限制条件逐渐被打破,自主招生之路也越走越宽。
 
中山大学去年有类似事例
 
作为广东仅有的两所经教育部批准的享受自主招生权的高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今年在自主招生政策上均进行了大胆改革,特别在“偏才、怪才”的选拔上,更加体现了高校的高度“自主”,中山大学更是首次提出,“对于经过中大综合测试确定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偏才型”考生,即便高考成绩未达到重点线,也有可能被中大录取。”
 
中山大学招生办主任国亚萍举例说:2007年中大自主招生考生陈容,在中学阶段就曾经在刊物上发表50余万字,中大专家组经测试认为其“对于中国文学有相当的积累和见解,是不可多得的具有天赋的文学少年”,最终,她以文科591分(广东省文科重点线为591分)的成绩被中山大学中文系录取。
 
弹性很大易滋生腐败
 
但是对于自主招生考试的公平性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社会与家长担心和质疑的焦点是,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所要求的学生材料以及面试弹性很大,容易滋生腐败和不公平。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家长王女士向记者坦言并不希望自主招生扩大,她更希望保持目前这种高考制度。因为“特别优秀”并没有一个硬性指标,“特别优秀”究竟应该谁来认定、怎样认定,它是否会给招生腐败提供新的温床,不少人都在心中画起了问号。
 
记者采访发现,教育部对此也并非没有担心,因而一再强调,对在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或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的,一经查实就会作出相应的严厉处罚。
 
但更多的教育专家认为,规范的操作程序、科学的评价方法,才是避免自主招生滋生腐败的根本。即然是自主招生,每所高校人才选拔的标准自然也不尽相同,关键是要做到选拔程序的规范化操作,保证每一步骤都公开、透明。同时,应该加强对各种软性条件的科学认定方法的探讨,以便能够对学生素质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